水肥一体化 让土地既“减肥”又增效

蚌埠日报 2020-08-17 07:33 大字

拇指粗的水柱从地桩喷射而出,均匀地洒落在示范田里。现代农业,化肥是确保农作物丰收的必要条件,但不合理地使用也会导致土壤、地表水的污染。如何不影响农业丰产的同时,实现化肥减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近年来,五河县加大农业环保力度,依托家庭农场试点,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五河县泽凡家庭农场成立于2010年,现有承包土地730亩,主要从事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的种植,兼顾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2017年,该农场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推动下,投资400万元建成水肥一体化示范田,随着项目投入使用,现已成为该县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典范。

近日,记者跟随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该农场实地了解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种植效果。走进农场示范田,只见玉米地正在进行喷洒作业,拇指粗的水柱从地桩喷射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然后均匀地洒落在地里。“正在喷洒的是玉米基肥,要不了个把小时,这一大片的玉米地就能全部浇完,水肥一体化灌溉比过去人工上肥快了百十倍都不止。”农场技术负责张祖民说。

据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把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照比例与水混合,然后通过喷雾、喷灌、滴灌等方式,对农作物进行规模化施肥作业,从而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避免土壤和地表水污染,又节约生产成本的效果。

“过去我们用人工进行种植,不仅肥料用量大、施肥不均匀,而且既费工又费时,结果一年下来,活没少干,钱没赚多少。”张祖民告诉记者,2018年,农场引进的水肥一体化正式启用后,农场的生产效率大为提升,成本极具缩减,经济状况迅速改善,“小麦、玉米每亩分别减少施肥量3公斤和25公斤,实现增产20%和25%,人工削减近90%,亩均增收上百元,仅小麦一项就实现了30万元增收。”

“现在真得轻松多了,农业用上‘高科技’不服不行。”杨师傅是农场的务工人员,现在负责整个农场的水肥作业和机井房的操作。采访当天,他把记者带进机井房,详细介绍了水肥一体化的施肥过程。

说起这项技术,最令杨师傅满意的是省时又省力。他对记者说,玉米种植以前最愁的是浇水,“旱的时候,玉米大概隔一个星期就要浇一次,每次浇水费时又费工,30多个工人几百亩地,起码忙活一个星期,如今浇水只需三步:合闸、倒肥、拉闸,几个小时全部搞定。”

“相比传统耕作方式,水肥一体化技术解决了人工浇水和施肥的难题,既节约成本,又环保高效,于公于私都是双赢。”五河县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窦寿良表示,未来五河县将围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继续推广该项技术,促进全县农业的绿色高效生产,农民的节本增效增收。

新闻推荐

镜头三 夫妻俩都残疾,从不怨天尤人 火红辣椒带来红火日子

“又红又辣!”尤登品展示自家的辣椒。西尤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沈克好(中)帮助尤登品出售辣椒。“...

五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