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杨光
最近几年,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贯彻落实,可喜的看到小学数学课堂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变多了,课堂中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只有学生在学习中有了“问题意识”发现了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才真正的开始。所以,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要想使学生敢问、会问、爱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如何做呢?我认为应做到几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教师在数学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渗透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使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结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一,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提出问题。
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很多学生就算对老师无意的口误或者板书错误有了疑问都不敢提出来,更别说提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疑问了。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敢于改变自己的不容质疑的“威严形象”,勇于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终身学习者”,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质疑和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和指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真正做到尊崇学生与学生平等的相处,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才是真正的开始。质疑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教师在课堂中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勇于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并引导学生积极从各个角度提出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害怕必然导致盲从,教师应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成为学生敢于直抒胸臆的良师益友。
第二,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唯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才有意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比如,上《圆的周长》这一课时,老师上课前可以首先询问班里有哪些同学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们就会非常感兴趣的积极踊跃加入发言讨论,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非常友好,随着同学们讨论的越来越热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讨论圆的周长相关的话题。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
2020年的春季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省教育部门开展的网上教学,充分发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暴露了广大学生自学能力不足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数学课本中,有很多关于概念和数学课历史知识的章节,这些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规定好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然后让学生在自学后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学到了什么,并尝试说一说自己在自学中产生的疑惑。
第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数学的特点就是实践。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多次动手尝试探索发现,在学生动手尝试中,教师把提出问题的发言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尝试中去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比如,在圆的认识一节,学生动手尝试画圆,有的学生画出了圆,有的却没有,这个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画圆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特殊情况以及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由此学生便会经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感知到画圆要注意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不能改变,否则就无法画出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圆的半径是相等的,为后面学习圆的圆心、半径打下基础。
其次,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教师该如何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呢?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和课外阅读知识的参差不齐,而且他们的生活经验比较匮乏、知识面也很狭窄,加上有网络信息的轰炸性覆盖,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免带有片面性和肤浅性。为了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但乐于质疑发现问题,而且还会善于质疑发现问题。教师切不可以对学生肤浅偏激的提问批评呵斥或者讽刺嘲笑,教师要牢记滋养鲜花的是雨露,而不是滚滚雷鸣。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大胆行为,并就提问中的闪光点予以大加赞赏,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真诚的呵护,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
作者系五河县张集小学
新闻推荐
汛情就是命令,抗洪就是责任。在五河县临北回族乡,朱雪凤、任德秀、石丽三位女支书柔肩担重任,危难显芳华,助力全乡防...
五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