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李村: 养肥“扶贫蟹” 鼓起钱袋子

蚌埠日报 2020-06-04 07:54 大字

水产养殖合作社既养蟹、也养鱼虾。图为村民打捞出虾,察看生长情况。周锋摄傍晚的黄李村褪去了暑气,鹅黄色的夕阳洒在一方方亮白的水塘上。时不时,水塘里泛起鱼儿跳动的水花,小螃蟹在岸边穿梭横行,一派生机勃勃。

黄李村第一书记、蚌埠海关驻村扶贫队长于德源站在塘埂边,指着水塘满脸笑容地说:“安徽螃蟹看沱湖,沱湖螃蟹看黄李,我们的合作社养殖的螃蟹去年拿到全省金奖,今年村民参与热情更高,投放的蟹苗量也提升了将近一倍。”

贫困户李丙尧正在水塘里忙着饲养水产品,他通过一年的努力,从一个只会种地的农民变成有一技之长的水产品管饲员。李丙尧说:“妻子患病,我耳朵还有点聋不适合外出务工,以前只会在家闷头种地,收入也不高。去年在这合作社务工后,每月能拿到一千多元工资,而且这边离家近,农活和工作都不耽误。加上村里还给我报了一项扶贫政策务工奖补每月200元的补助,现在觉得生活越来越好了,日子也有盼头了”。

尝到甜头的可不止李丙尧一人。立足紧邻沱湖的水资源优势,黄李村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统筹推进水产养殖,在扩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鼓励贫困户入股经营,带动59户贫困户持续增收,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500元左右。

“一开始不理解,总觉得钱放在别人那里就缺乏安全感。但是驻村工作队耐心讲解投资方法后,我用2500元入股盛堂水产养殖合作社,每年获得分红400元,三年为期,期满后还可以拿到5000元,也就是说每年平均增收1200多元。”贫困户李光安说,“今年又给我安排了村级公益岗位,月收入800多元,总觉得越干越有劲。”

“扶贫蟹”要养得肥,也要走得远。为此,蚌埠海关积极协助其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与农业发展公司签订销售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今年以来通过走进农户上门采购、组织线下产品展销、利用抖音等在线平台直播开展线上“带货”,销售特色农产品5万余元,使贫困群众更多地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有效推动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提升脱贫成果。

五河县申集镇黄李村是蚌埠海关驻点帮扶的贫困村,全村共112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通过“点穴式”精准帮扶,蚌埠海关多次实地察看,走访了解村民情况、当地地利优势和周边地区农村产业发展情况,找准了扶贫突破口后,研究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找准扶贫发力点。

除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外,通过“培元式”教育帮扶,注重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贫困户农闲时间参加农业知识培训,提升劳动技能。设立扶贫教育资金,每年组织职工捐款,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对于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重点奖励,帮助和鼓励贫困家庭子女能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用知识改变生活。三年多来,蚌埠海关为村小学捐赠图书500余册,先后3次对留守儿童开展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并送去慰问金4000元,向考上重点大学的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3万余元。

伴随着大家伙儿钱袋越来越鼓,村容村貌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蚌埠海关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申请79.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完善黄李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今走进黄李村,看见入村水泥道路两旁整齐地竖立着太阳能路灯,村民纷纷“点赞”,“灯亮了,路亮了,咱村民的心也亮了。”

新闻推荐

镜头二 告别“水上漂” 渔网织就新生活

家门口就能上班,殷朝仲很满足。动作快的话,一天做出三四条渔网不成问题。淮河村还有一处扶贫车间,是一个渔...

五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