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五河螃蟹品牌叫得更响走得更远

蚌埠日报 2018-10-11 17:51 大字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眼下,又是五河螃蟹上市的时节。作为五河县一位从事水产工作30年的技术人员,五河县农委水产总工兼五河县螃蟹协会会长刘红对“五河螃蟹”的成长最有发言权。“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的升级,五河螃蟹‘以变应变\’,销售渠道也更加丰富,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1988年,刘红从上海水产大学毕业回到四川,而爱人则分配到五河县沱湖乡的渔业公司从事蟹苗繁殖工作。“当时是采用人工放流天然蟹苗,螃蟹是从外贸直接出口。”刘红回忆说,螃蟹上市时,爱人和她说,不少上海客商到五河沱湖拿蟹要等一星期左右,有时还不一定能拿到,她听着感觉特别自豪,“这说明五河螃蟹的质量得到了认可”。

两年后,刘红从四川雅安调到了五河,开始了基层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也开始了湖泊螃蟹养殖技术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流逝,江苏螃蟹及安徽一些螃蟹的知名度逐步提升,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五河螃蟹的领先地位被打破,到了2012年,五河螃蟹则泯然众“蟹”矣。

“看着江苏阳澄湖螃蟹独领风骚,将一只‘小螃蟹\’做成了大产业,而我们只能当洗澡蟹,别人一只几百块,我们一斤几十块,和那些知名螃蟹比起来,品质上等的五河螃蟹在品牌建设上严重滞后。”刘红感慨道。

“我们不仅能养出好蟹,还要让蟹农卖出好价钱。”抱着这一想法,她更加坚定了走打造五河螃蟹的品牌之路。但是五河县螃蟹商标注册了十几个,品牌杂乱,市场相对混乱,这是导致五河螃蟹名声不响,渔民收入不高的主要原因。为整合资源,发展螃蟹产业,她联合螃蟹养殖户注册成立五河县螃蟹协会,并注册了“五河螃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获得了“安徽省十佳地理标志商标”。

有了商标,还得要包装。这对于技术出身、从没搞过经营的刘红来说,品牌运作是一门新学问。“不懂就要学,我们为此交了不少学费。”刘红说,他们曾去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参观,觉得要设计与别人不一样的包装,花了几万块请了合肥的设计师设计。“包装是和别人不一样了,但材料的造价太高用不起,又让设计师设计一款精品纸板盒,螃蟹一只一格,当时大家觉得都不错,没想到定做回来后发现不好加冰,快递也不能用。”说起这次的教训,她仍记忆犹新。

“从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利用行业交流、会展大赛等机会积极推销,到如今实现螃蟹多元化发展,可以说,五河螃蟹的成长之路是与改革开放相伴而行。”回顾五河螃蟹的成长历程,刘红感慨万千,因五河螃蟹的打造,五河县2017年螃蟹产值1.5亿元,带动千余名渔民致富,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实行退网还湖后,五河县拆除了全县湖泊围网十几万亩,螃蟹进行增殖放流,品质也更好了,五河螃蟹品牌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叫得更响、走得更远。

新闻推荐

力争四年“零火点” □

当前,秋收已经拉开序幕,为全面做好今年秋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确保“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五河县早动员、早部署,以...

五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