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护电动车充电安全? □

蚌埠日报 2018-08-24 17:35 大字

电线绕树上,安全抛脑后。

阅读提示

近些年,城市电动车用户暴增不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代步角色。与此同时,由于停放充电、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致使电动车火灾事故频发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年4月的一个深夜,发生在蚌埠市高新区某小区的电动车楼道充电起火事件,以及近日发生在龙子湖区某小区电动车自燃,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访一访】

图方便,飞线充电+楼内充电成常态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若非极端天气,大街小巷里总能看见各色式样的电动自行车在自由穿行。

与上下班高峰点的道路拥堵及有限的停车泊位相比,电动自行车的便捷性为它在城市赢得了很大市场和空间。据荣盛物业相关负责人徐鸿翔测算,平均3户有2辆电动车是保守数字,2户有3辆电动车应属正常值。

当电动车出现“电量不足”,驶回生活小区的一辆辆电动车就各自回到主人家楼下,接上从主人家窗户里、门洞里牵出的电线,接受补给。站在单元楼下往上看,你极有可能看得到交错成蜘蛛网状的“空中飞线”情况。如果能拉开单元门走进去,一楼门厅或走道里,都能看见拖着电线充电的电动车。

8月21日下午,位于大学城的某小区四号楼,一辆做贴饼的电动三轮车正连接着三楼住户家中拖出的电线充电。与此相距不过七八米的另一个单元楼下,从两个楼层分别垂下的两根电线被各自卷成一团,用塑料袋包裹着固定在旁边的树杈上。在另外一栋居民楼下,借助敞开的单元门可以轻松看到,沿着楼梯扶手布排的电线所连接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器指示灯正在一闪一闪。

在体育路与延安路交口附近的一处老小区内,几乎所有单元楼一层的楼道下面都停放着一辆或几辆电动车。站在单元门外,不用刻意寻找就能看见一些从居民家中悬挂而下的电线和插线板,这些电线大多直接裸露在外墙上,可以随意被拉长或者移动,没有任何固定和保护措施。更有一栋老楼,从一层到顶层,几乎家家都从窗户里拉出了电线。居住在该小区的王姓阿姨介绍,她家儿子媳妇各一辆电动自行车,常年停放在楼道下面充电,电线都是从厨房窗户甩出来的,“所有人家都一样,就为图个方便”。她进一步解释说,“我家平时比较注意安全,不充电的时候就把线抽回家里,插线板也会用胶带裹起来防止漏电。”

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窗外飞线”与“楼内充电”几乎已经成为生活小区内电动车充电的一种日常。更有网友爆料,曾经因电动车不当充电引起火灾的五河县某小区内,一度出现了从18层楼拉一根电线到地面充电的奇葩现象,“不知道害怕”。

对此,接受采访的清越置业有限公司物业处工程部朱部长表示,二三十年前建设的老旧小区,根本不可能考虑到建设可供电动车集中充电的设备这个层面,就连很多新建不久的小区也没考虑到这个问题,“谁能想到电动车增长速度那么快呢?车上了,不给拉线充电也说不过去,所以自然而然就出现了‘飞线充电\’和‘楼内充电\’现象。”

事实上,不止居民小区,高校的教工宿舍区也同样存在私拉乱接电线给电动车充电现象。蚌埠市某高校马老师就告诉记者,他们的教工群里就曾经有过类似的话题讨论,有意见的一方就希望校方领导能够介入以维护校园公共安全。

【析一析】

敲警钟,电气故障是电动车火灾主因

电动车保有量多,使用频率高,由停放和不规范充电以及技术问题带来的电动车火灾事故,业已成为近些年火灾的“重灾区”。有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间,全国共接报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1万余起,较前五年增长了33.3%。

翻翻近些年记入消防花名册的几起轰动性的电动车火灾事件不难发现,电气故障是电动车起火的主要原因。2011年4月25日,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一民房发生火灾,造成18人死亡;2017年9月25日,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一群租房发生火灾,造成11人死亡;2017年12月13日凌晨,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乡白墙子村一村民宅基地自建房发生火灾,导致5人遇难……这些都是室内电动自行车电气故障引发的,教训十分惨痛。

根据今年的时间线和公开资料,记者也能粗略梳理出以下几个电动车火灾事件——

4月1日凌晨1时,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水磨西社区一电动车商店发生火灾,过火面积50平方米,事故造成4人死亡。监控视频显示,事故起火原因是店内一张桌子上正在充电的锂电池引起。

6月22日,福州市仓山区某小区车棚起火,三辆电动车被严重烧毁。万幸的是,火焰烧破了车棚顶部的自来水管,喷出的自来水及时控制住火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车棚内的几十辆电动车躲过一劫。事故后调查起火原因,疑似雨天电动车受潮,造成线路等部件老化,充电线路遇水后短路引发起火。

6月27日凌晨1时,中山市石岐区一居民楼着火,3辆停放在居民楼楼下楼梯口的电动车猛烈燃烧,楼上十余名住户被困,后由及时赶到的消防队员先后营救撤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6月28日凌晨,郑州高新区某小区的车棚起火,棚内十余辆电动车和自行车被烧得只剩铁架子,车棚顶化为乌有。紧挨着车棚的天然气管道得到及时妥善冷处理才未酿成大祸。根据专家勘查结果和市民提供的线索,确认19号楼起火前有两辆电动车违法飞线充电。

具体到蚌埠,4月10日深夜发生在绿地世纪城楼道充电的电动车起火事件,至今仍让住在18楼的居民王先生心有余悸:“外面烟太大,小儿子才4个月,被呛得不轻,等到从一单元逃离后,发现孩子昏迷了,所幸孩子没事。”

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电动自行车车体大部分为易燃可燃材料,一旦起火,燃烧速度极快,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他说,“一辆电动车的毒气会顺着楼梯从一楼一直蔓延到十楼,3分钟之内就能毒死人,毒气量足以让上百人窒息死亡。”

他调取了后台相关数据后告诉记者,蚌埠市一年车辆类火灾接警在400起左右,其中电动车火灾占四分之一。特别在夏季,因电气负荷量大引发的火灾相对较多,其中不乏电动车充电时发生电气故障起火的案例。

而就在记者采访期间,8月19日,停放在龙子湖区东方新天地小区内的两辆电动垃圾车莫名自燃,殃及旁边一辆电动车。让小区居民感到后怕的是,一排电路变压器就在起火车辆的不远处。

【禁一禁】

思安危,向私拉乱接充电线说不

消防部门曾做过模拟楼道环境电动车充电引发火灾的试验:电动车开始燃烧时,火焰温度超过120℃,烟气温度40多℃;燃烧104秒后,火焰温度284℃,烟气温度81℃,此时吸入浓烟将灼伤呼吸道;燃烧269秒后,火焰温度658℃,烟气温度200℃,浓烟充斥楼道,逃生困难;燃烧418秒后,火焰温度高达1105℃,烟气温度高达500℃。试验结果可谓步步惊心。

为此,针对大多在室内停放充电,或在走道、楼梯间等公共区域停放充电的电动车火患隐忧情况,去年12月底,公安部紧急下发《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要求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同时要求物业服务企业、主管单位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立即组织对住宅小区、楼院开展电动车停放和充电专项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住建厅专门下发通知,集中部署开展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现象的清理整治活动,明令禁止在走道、楼梯间、首层门厅内存放电动自行车和为电动自行车充电行为,严禁私拉乱接临时电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上有部署,下有行动。6月,蚌埠市以安委办名义印发了《蚌埠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建筑首层门厅、楼梯间、共用走道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室内公共区域,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充电器老化或破损,充电线路乱拉乱接,充电设施安装不规范;未落实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保障措施”等作为重点整治内容,并明确由公安部门牵头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违规充电专项治理,依法查处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违反电气安全管理行为,等等方面。

紧接着,小区物业被充分调动起来。“我们拿着告知函,挨家挨户走访宣传,找不到业主的就将告知函直接贴在电动车上,确保户户宣传到、人人受教育。”荣盛物业的徐鸿翔坦言,在没有意识到充电隐患之前,他们就以私拉乱接电线影响小区美观为由,对小区居民做过宣传动员。

“我们已经到上级部门领过两次宣传单页了,每次都上千张地领,回来就在小区公告栏、楼道口、单元门、电动车上各种贴,就是希望通过这种广而告之的做法让老百姓们知晓:这是当前的一项硬性工作,希望得到支持和配合。”清越置业有限公司物业处工程部朱部长说,最近一两个月,他们的物业人员每天不是在小区巡线就是在楼道收线,要么就是不厌其烦地劝阻和制止。

【疏一疏】

保代步,增设公共充电桩让充电不难

一边是出于安全考虑的“严禁私拉乱接”,一边是出于实际需要的“对禁令充耳不闻”,这让夹在中间的物业人员犯了大难:“考虑到小区居民充电的现实情况,再加上我们物业没有执法权,收的线一旦人家上门来取,我们也只能乖乖给人家还回去。”

朱部长所说的“物业的难”,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就是: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只是手段,关键还是要从根源上解决居民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也就是建设公共充电桩的问题。

事实上,从市规划局建设工程科吴鹏生科长提供的有关“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可以看到,充电桩配建事项就是其中“需遵守事项”之一。具体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配建方面,要求按照《蚌埠市区电动非机动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意见》执行。《蚌埠市区电动非机动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意见》发布于2016年7月11日,要求自发布之日起,完善充电设施建设规划——结合非机动车停车场所集中设置;明确充电设施配建要求——新建住宅小区按不低于规划非机动车停车位总数的15%的比例配建充电设施、老旧居住小区参照新建住宅小区的配建标准因地制宜实施;加强充电设施建设管理——住建部门将充电设施作为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必审内容之一,凡未按要求设计充电设施的建设项目不得发放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书,凡未按要求配建充电设施的建设项目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如今两年过去,住宅小区内的电动非机动车充电设施建设情况如何呢?采访中,碧水湾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接盘”时,小区内找不到一个充电桩,两年前开始,受居民电动车数量急剧增多、自上而下高度重视潜在火患风险等因素影响,逐渐与充电桩投资方接洽、合作,最终在小区安装了12个充电站、144个集中式充电桩,“整个小区共18栋楼,其中12栋楼的楼下设有充电桩,基本能满足小区居民充电需求。居民只需向投资方购买充值卡就可以扫码充电,1元充电6小时,正常电动车6小时都能充满。”

同样在建设之初没有规划建设公共充电桩设施的南山郦都,也通过物业部门提交申请的方式最终建设了一批公共充电桩。“目前已安装的充电桩还不够多,还要继续增加带雨棚的充电车位。下一步我们计划把所有机动车全部导入地下车库,取消路面机动车停车位,将其改造成电动车可充电停车位。”该小区物业人员杨猛如是介绍。

而对于曾经受过国家一级物业管理企业服务和管理的龙湖春天来说,充电桩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事物”,只是因为选址上的欠考虑,最终使得所投建的几十个充电桩,要么湮没在无人问津的地下车库,要么因造成出入口拥堵而被迫拆除。

近期,龙湖春天物业正在积极与合作单位对接充电桩建设事宜,计划增设10到15个集中充电车棚、近200个充电桩。市住建委物业办负责人王法俭直言,做这项工作,前期需要综合考虑充电桩选址、小区绿化保护、居民协商一致等问题,后期还要从维护公共安全的角度引导电动车主有序停车、充电,改变居民的停车、充电习惯。“最好的办法是,将原有非机动车停车棚直接改造增设充电桩,一来可以减少很多道工序,二来也不用担心百姓的接受度问题。”

□延伸阅读

电动车为什么容易“上火”?

NO.1 线路老化

电动车使用时间久了,车里的连接路线很容易老化、短路。如果车内的导线发生短路,加上外部温度过高,就很容易发生燃烧。

提示:整车线路使用时间长了容易老化,建议用户最好在半年至一年时间内,定期到维修点做检查。另外,在高温天气下骑行之后,要把车子放在阴凉处,等车子以及电池的温度降下来后再充电。

NO.2 电池短路

一般电动车自燃,人们很容易将缘由归结到电池上来。拿铅酸电池来说,即使电池内部温度较高、产生大量气体,也会通过排气孔释放出去,因此不会轻易发生爆炸。除非是电池使用年限长了,内部线路容易短路,引起自燃。

提示:据有关技术标准,电动车内普通电池使用年限为1.5年-2.5年,所以建议用户定期更换电池,并且一定要到正规店铺购买匹配的电池,不要选择劣质的电池。

NO.3 充电器不匹配

不匹配的电动车充电器也有可能会导致电动车起火。现在很多家庭不止一辆电动车,不同品牌的电动车充电器千万不要混合使用,这样不仅会给电动车电池带来损伤,也会埋下安全隐患。

提示:不同品牌充电器不混合使用,如果充电器损坏,请到正规店铺购买。

NO.4 过多充电

过多充电也是引发电动车自燃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电动车充六小时左右的电就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实际情况中,很多用户为了省事都是直接让电动车充电过夜,充电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样不仅不会有积极效果,反而会降低电池的性能。

提示:保证电动车的充电时间,当电池电量放至70%-80%时及时充电,一般夏天充电6-8小时,冬天充电8-10小时为宜,电池不宜过度放电。

NO.5 私拉线路充电

当多辆电动车同时充电时,就会导致电压不稳,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另外,还有些人喜欢私拉电线充电,也会埋下安全隐患。

提示:绝不私拉电线,在正规电动车充电处充电。

NO.6 充电环境

很多用户的住处都没有专属的电动车充电处,所以只能将电动车存放在楼梯间、走道或者是把电动车推入室内充电。一旦电动车发生火灾,火焰和浓烟会封堵建筑的安全出口、逃生通道,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

提示:不要把电动车放在楼道充电,不要把电动车停放在安全出口处。

新闻推荐

沫河口镇 全力以赴排内涝

本报讯(通讯员徐建光)近日,受台风“温比亚”影响,沫河口镇境内积水严重,抢排内涝迫在眉睫。该镇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到三铺...

五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