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铺展农村美好画卷 □

蚌埠日报 2018-02-28 10:20 大字

编者按

管大局,管根本,管长远;农业兴,农村旺,农民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系统部署,绘就了“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具有里程碑意义。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特别突出地将乡村作为与城镇平等并行的经济社会空间进行统筹规划,是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的重大发展战略,是一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系统性工程。所以,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日前,市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全面部署,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推动蚌埠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怎样才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如何贯彻落实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如何将“三农”事业新征程的规划图变成实景图?五河县的积极探索与成功做法,值得认真思考。

关键词:

产业兴旺

调优结构 质量兴农

记者探访:

“再过一段时间,梨花就将盛开,今年我们计划把梨花节的规模再扩大,时间再延长,吸引更多的朋友到沟东来观光旅游采摘。”说这话时,五河县城关镇沟东村村主任陈尚书正在和村里的种植大户及民宿老板制订完善今年梨花节的实施方案。

为提高品牌效益,带动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让农业与旅游有机融合,沟东酥梨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起,连续七年成功举办了梨花节、采摘节,共计接待游客15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多万元。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该村荣获“全国林业千佳村”之美誉,并于2014年6月通过国家AA级景区的初步验收。

梨花节让沟东酥梨声名远播,也为沟东村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村两委顺应市场经济要求,引进新的生产工艺,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梨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如今,沟东村年生产“梨膏”15万瓶,转化初级产品150万斤,实现产品升值300万元,带动农民就业802户。

梨花节的火爆,同样吸引了以餐饮和休闲农业发展为主导的生态休闲庄园项目的入驻,该项目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和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经营,着力打造集种植、采摘、加工、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壮大了沟东村酥梨种植业,为沟东村现代农业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五河县农委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在打造好现代牧业、沟东酥梨专业合作社这两个具有标杆意义的“三产”融合发展典型的基础上,五河县将重点打造十大优势农业产业区或产业带:沿浍及浍北优质绿色稻米产业区;沿淮优质专用小麦和高蛋白大豆产业带;西北部优质花生和东南部特色小花生产业区;沿淮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县城周边特色水果产业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区;沱湖、香涧湖、天井湖渔业产业区;临北、大新肉牛、肉羊养殖区;双忠庙、武桥蛋禽养殖区;东刘集、双忠庙生猪养殖区。

关键词:

生态宜居

生态美起来 环境靓起来

记者探访:

“以前我们总羡慕城里人住得干净,现在是城里人羡慕我们村里人过得舒适。”说起村里环境的改变,五河县朱顶镇三塘村村民刘家强一脸自豪。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这个位于五河县东大门的古老村子正焕发新的生机。

2016年4月,三塘村正式被规划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围绕“路通起来、树栽起来、垃圾收起来、秩序管起来、沟塘清起来”的目标,三塘人掀起了一场改变村容村貌的自我革命。该村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铺路筑路颈、塑造园艺景观小品,开展公共场地美化工程,并配套建设文化娱乐、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建成集村民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文化广场。同时开展村内河沟疏浚整治及塘坝扩挖工程。村里还修建了污水处理厂,解决了村民几十年生活污水乱排乱倒的问题。

环境变美丽,还要有长效管护机制的跟进。该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三塘村去年9月份引进民营资本,成立了保洁公司,由退伍军人刘殿海承包运作,雇请了6名村民当保洁员,采取了“户集、村收、村运、镇处理”的模式,实行垃圾集中无公害处理,建立了环卫设施管理和环卫工作制度,实现了垃圾处理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垃圾遍地污染的问题。

厕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去年,地处五河县东南角的小溪镇蒋庄村村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

“以前俺们家的厕所是几块砖头垒出的一个简易旱厕,排泄物直接排到了房前屋后,尤其是下雨天和夏季天热的时候,满地污秽,苍蝇乱飞,离老远就得捂着鼻子走,更别说上厕所了。”五河县小溪镇蒋庄村村民蒋贤朝对此印象深刻。

去年,五河县住建部门在蒋贤朝的小院子里,建起了一个小水厕,这让蒋贤朝和老伴第一次在家里用上了水冲厕所。走进蒋贤朝的家,二层小楼加独立院墙,被主人收拾得干净整洁,在院子的东南角,记者见到了新修建的水冲厕所,厕所内新安装的蹲便器洁白干净,蹲便器旁有一个高约40厘米的加压水桶,水桶旁边连接着一个放水装置,“脚用力一蹬,水就冲到蹲便器里,这个水桶的盛水量够俺们老两口用上十来天的。”蒋贤朝边说边演示着冲水的动作。

关键词:

乡风文明

崇德向善 心齐风正

记者探访:

“双手持羽扇,身穿白衣,动作似白鹇飞翔姿态,优美、柔和。”大年初七,在五河县头铺镇安淮村民俗文化活动广场,一场群众自发的扇子舞表演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

作为全国文明村镇,安淮村结合自身悠久历史底蕴,培养群众文体队伍,规范和加强群众业余文体团队建设,全村成立文化演出队伍2支,每年组织演出活动百余场次,同时,定期开展“我们的节日”文艺演出,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文化与道德熏陶。

对照农村传统文化,如何重塑“乡风文明”?“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安淮村注重对文化节点的挖掘,在农耕文化展示馆布展、文化墙墙绘、文化小品点缀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通过对传统文化、民俗进行挖掘,让安淮形美、神更美。”安淮村党总支书记丁锦传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推进,人们对保护农村传统特色文化、丰富村镇内涵、建设美丽村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我们在持续推进生态建设、文明建设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乡风文明培育作为推进美丽五河建设的重要抓手。”五河县美丽办相关负责人说。

该村还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成立了安淮村道德评议会,广泛开展安淮大讲堂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做文明有礼的安淮人”等评选活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形成崇尚美德的新风尚;设置“红灰榜”,以“村规民约”作为标准,定期表彰爱护环境、大公无私的光荣行为,曝光破坏环境、自私自利的反面典型。

关键词:

治理有效

小事不出村 大事不出镇

记者探访:

“每天都能见到村干部驾驶治安巡逻车在村子里巡逻,夜里巡逻的频率更高,现在俺们老百姓的安全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五河县新集镇新台居委会居民沈寒霜对村子的治安环境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新台居委会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分为7个独立网格,安排7名网格员,负责社情民意收集、环境卫生监督、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构建起“村——村组——村民”的三级网络组织体系,依托网格治理,新台居委会将一些直接与居民联系的工作分解到每个网格,以网格为单位开展村民服务和日常管理,降低了治理成本,改变了过去居两委工作人员“上有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的工作困境。

为了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新台居委会还成立了村民自治调解委员会,由11名德高望重的居民组成,坚持每半个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工作分析会。同时,不定时开展“人民调解百日会战”活动,重点调处婚姻家庭、宅基地、邻里关系等矛盾纠纷,确保有领导理事、有场地说事、有制度机制保障办事,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三不”乡村治理新常态。

新台居委会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着重强化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居委会每年三月份都会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创建宣传月”活动,重点宣传和农村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还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订了村规民约,积极开展“平安家庭”评选活动。

关键词:

生活富裕

腰包鼓 干劲足

记者探访:

春节刚过,五河县大新镇郭府村村民贾廷红又忙活了起来,初五一大早,他便来到了在自家花卉大棚里查看花卉长势。贾廷红家曾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依托产业扶贫,三年前贾廷红进入了郭府村万景花木公司务工,学到了相关技术,后来,在村两委的帮扶下,贾廷红又申请到了扶贫到户资金,建起了花卉大棚,同时由万景花木公司提供种子、技术、销售指导服务,当年见了效益,依托花卉大棚和平时务工所得,贾廷红去年的年收入超过2万元,顺利实现了脱贫。

和贾廷红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郭府村村民摆脱了贫困。据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洪伟介绍,近年来按照“以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发展”的思路,郭府村先后成立了电商公司、村级供销社、家庭农场和蔬菜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电商公司为郭府村的红小豆等农副产品提供了销售便利;村级供销社有效降低了村民购置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的风险;蔬菜大棚效益较好。产业的发展,不仅每年能够持续为村集体经济增加大量收入,还能够直接让贫困户通过贷资入企、务工就业、土地流转等措施来增加收入、脱贫致富。2017年底郭府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25万元,村传统产业——大扫帚产业得到发展壮大,目前大扫帚年产量达到100余万把,年产值1000余万元,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找到了用武之地。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的“双培双带”在郭府村得到充分体现。

产业扶贫的同时,郭府村还一改过去一季小麦、一季玉米的传统种植模式,大力推广“麦套瓜”的复合种植模式,仅此一项农户每亩地增收2000元左右。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450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0%,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扶贫工作全过程都要精准,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要绣好扶贫这朵花,落脚点是‘精准\’二字,准不准,是衡量扶贫工作的标尺。”五河县扶贫办副主任朱儒林说,只有在精准上发力,将产业做大、做强,产生规模效应,通过产业带动,将向贫困户的“输血”变为“造血”,才能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乡“一盘棋” 工农共繁荣

记者探访:

去年,五河县头铺镇大方村完成了村改居,这彻底改变了大伙的生活。

农历新年前,记者走进了村改居之后的大方居委会,如今,过去散落在各个村子的村民都居住在县城边的小方安置区内,安置区规划整齐划一,绿化、保洁、物业齐全,记者发现在大方居委会,城市与乡村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城中有村,村中有城,二者的界限不再清晰。

“现在,俺们的生活真的和城里人没两样。”谈起村改居之后的生活,村民方兆莲告诉记者,如今自己居住在93平方米的套房内,自来水、下水管道、污水处理、网络等生活配套很齐全,出门不远就是公交车站和菜市场,已经完全告别了过去印象中的农村生活。

村改居之后,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方兆莲一家告别了务农的生活,进入了园区,当起了上班族,孩子也进入了城南新城中学就读。“现在每个月都有失地保险,村子的集体经济按二轮土地承包人口进行了平均分配,俺家三口人分了将近5万元,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大方居委会主任方兆辉告诉记者,如今的大方居民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由于环境改变,很多城里的年轻上班族纷纷来安置区租房子,安置区旁边也陆续出现了KTV、饭店、银行、超市等设施,到了晚上,大方的人气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新闻推荐

送上温馨祝福 带来关怀温暖 倪建胜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本报讯(记者靳瑾)2月6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建胜深入五河县,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向大家致以新春的问候。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姜晓天参加慰问。家住五河县青年路的王素林一家是特困低保户。倪建胜一...

五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五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