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丁敬明: 做迷途者返航路上的指路人 本报记者 苗成韬
“尽我所能,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逐步走上人生正轨,这是我工作最大的安慰。”五河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大队大队长丁敬明在司法行政岗位上工作11年来,勇于创新,兢兢业业,在他的努力下,数百名社区矫正人员成功回归了社会。今年1月,丁敬明被司法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授予“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称号。
铁面无私 树立社区矫正法律威严
“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刑罚执行的一种方式,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丁敬明说,“但在现实执行过程中却具有一定的难度,还存在着不敢管,管不动、管不好现象。因此,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就必须树立起社区矫正的法律威严。”
丁敬明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一丝不苟、奖惩分明的他,成功在五河县社区服刑人员心中,树立起了法律威严。
2016年2月,丁敬明在点验抽查中发现社区矫正人员张某手机关机,便与其妻子联系,张妻称张某身体不适在医院看病,被问及在哪家医院以及同行人时,张妻却支支吾吾。“当时我判断她可能说谎,张某可能出了问题,就动身去他家核实情况。”
丁敬明立即驱车数十公里来到张某家中,经过耐心说服教育后,张妻说出张某因无证驾驶被某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5天的事实。按照规定,最终法院对张某作出了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的裁定。“一定要通过公平公正、严格奖惩的措施,让社区服刑人员收起侥幸心理,立起纪律意识和服刑意识。这样才能防止严重违规违纪被收监和再犯罪的发生,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侠骨柔情 贴心帮扶社区服刑人员
“矫正规定要严格要遵守,对矫正人员要帮助要保护。”丁敬明说。
2015年,社区服刑人员季某,因患心脏病暂予监外执行,在武桥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他在入矫初期情绪不稳定,多次以死亡相威胁,存在隐患。”丁敬明告诉记者,得知这一情况后,丁敬明多次与季某进行深入交流,鼓励他树立生活信心,与病魔抗争。“他认为自己患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家中贫困,没钱治病,生活也没有什么奔头,过一天算一天。”丁敬明说,“我就暗下决心,不能让他这样沉沦下去。”
丁敬明通过网络、报刊收集大量的有关心脏病相关资料送到季某手中,并讲给他听,使他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深的认识。逢年过节,丁敬明都会自掏腰包将面粉与食用油亲自送到季某家中,并为其办理了低保,找到了工作。如今季某还搬入了新家,生活逐渐好转。“丁队长非常有耐心,也很热心,服刑人员有心结都喜欢找他聊。”五河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单珊说,“去年12月,我们有一个新入矫的高龄老人因为家庭困难,子女不在身边,丁队长就自掏腰包带我们买了米面油,然后上门慰问。”
指路明灯 让“迷途者”找到回归路
“通过社区矫正,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认识到错误,不再走上犯罪道路,顺利回归社区、回报社会,是我工作的目标。”丁敬明说。
朱顶镇居民郭某某曾是一家物流企业的小老板,2012年因犯职务侵占罪,在朱顶镇接受社区矫正。“当时他的公司快倒闭了,妻子也要和他闹离婚,本人对判决有抵触情绪,心理很不稳定。”丁敬明说。在丁敬明的热心帮助下,郭某某意识到了错误,决心端正思想,重新创业。郭某某在司法所的帮助下,办到一笔农民工返乡创业无息贷款,成立了物流公司。如今郭某某的公司生意越来越兴隆,郭某某不仅为当地解决了10余人就业问题,还经常买上油粮去敬老院慰问。
对于丁敬明,郭某某也是万分感激。“如果没有丁队长,我很难重新振作起来。”他说。
几年来,丁敬明协调有关部门为社区服刑人员落实低保60多人,帮助改善家庭关系160多人,指导帮助就业、创业、就学750多人。“帮助服刑人员解决了实际困难,解矫后,他们才能打开心结,顺利回归社会,回馈社会。”
新闻推荐
■窦寿良白善军王林抓好宣传培训,着力打造样板,开展农企对接,巧用六大模式……去年以来,五河县在全县199个行政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将纸上的施肥配方变成田里的配方肥,取得了良好成效。...
五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