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儿时家乡的江

梧州日报 2017-12-08 09:34 大字

濛江圩镇,因东边有条江叫蒙江而得名,但清代这里叫安城。我童年少年时的笑声和哭声、汗水和泪水,都留在了那个民风淳朴的小圩镇里。

圩镇在两江环抱之中,东边那条江自北往南,注入南边一条大江——浔江,然后滚滚东去。

蒙江不宽,江面也就百十米。荀老夫子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我们自小“能水”,用不着假舟楫,甚至不假衣裤,常常赤条条地轻松绝之。

至于那条大江,我们就不敢造次了,因为每年都有个把我们的小伙伴去做了江神的儿子。江之宽,不知其几里也。庄周先生形容发大水的黄河时这样说:“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它河面虽宽,但只是分不出对岸是牛还是马而已,而我们这里的江面,从江北朝江南望去,牛马小若蝼蚁。

圩镇不大,可渡口码头不少,大大小小不下10个。较大的一个码头顶上,有一座庙,人称“大庙”,面江而立,据说是为了镇洪水的。庙两边的石柱镌刻着一副对联:

宝剑镇安城,人杰地灵,商贾居廛歌乐土

星旗扬绣水,河清海宴,东西舟楫庆恩波

对联每个字四寸见方,字体为圆润流畅的行书,是我至今所见到的最耐看的行书。大庙的历史有多久谁也说不清了,从模糊不清的一行落款中,隐约看到似有“乾隆”二字。

我常常和小伙伴兴冲冲地到大江边垂钓,大江的宽广神秘,常常让我遐想万千:江的南岸是什么世界?那边的高山上有没有猴王孙悟空?

小镇有以打渔为业的团体,叫“渔业社”。每当夜幕降临,繁星涌现,两江渔火点点,相互辉映,浑然一体。渔民常年划船,臂力过人,以前每年的龙舟比赛,渔业社的龙舟队总拿冠军。听说直到现在,他们的龙舟队还声名在外。

除了每年端午节看龙舟比赛之外,每天江上来来往往的轮船,更是我们百看不厌的。大人们称呼轮船为“湿仔”或“湿底”。我纳闷了很久很久:难道其他船不湿吗?为什么只说轮船湿?后来才知道“湿”是英文“ship”(轮船)的借词。轮船形态各异,装饰五花八门,有拖着船队的拖头,有自带动力客轮,更早的客轮是本身不带动力,靠拖头牵引的,叫“花尾渡”。在码头上观赏轮船是小镇人的一种爱好,而观赏轮船的得天独厚者,是临江一带居住的居民,房子后背对着大江的部分叫“栏尾”,是吊脚楼,每有轮船驶来,孩子们都到“栏尾”抢占最有利的位置观看。

涨水淹街,对小镇来说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在孩子们眼里,“水浸街”不仅不是灾害,反而是难得的玩耍机会,他们可以扎个简单的木排满街划着玩。因此每到汛期,我们天天数着码头的阶级看看是否减少,盼着快些涨水浸街。

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它带走了我的童年少年,却冲不走儿时的记忆。我怀念它们,那一大一小的两条美丽江河,还有它们现在时刻抱护着的古镇。正是:

当年兴兴钓东流,

遐想江南辨马牛。

日暮繁星混渔火,

夏初众口咋龙舟。

为观湿仔争栏尾,

欲识洪峰数码头。

逝者如斯诚可叹,

又谁阻水过沙洲?

新闻推荐

五河县9岁男孩突患白血病 盼好心人伸出援手

据淮河晨刊报道,家住五河县农村的9岁男孩张从喜,从小父母离异,一直随爷爷奶奶生活。如今,爷爷由于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奶奶患糖尿病,一家生活很困难。不料祸不单行,前段时间,小从喜突然检查出患有白血病,...

五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五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