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寻根溯源话村名 □特约撰稿 唐晓勇

蚌埠日报 2017-11-13 16:37 大字

编者按

编者出生的村庄叫徐郢,但徐姓人家仅只一户,娄姓却为大姓。为何不叫娄郢呢?老辈人给我的解释是:这个村子原先是徐姓人聚居地,后来娄姓人迁入越来越多、人丁兴旺,徐姓人就搬走了。村无史记,姑且信之吧。

唐晓勇,资深乡村教师,一个个村子是他上班路上的路标。在教学之余,他乐于田野考察,既挖掘出了村名背后的故事,也梳理出了村子命名的“规律”。当然,故事不是信史,规律或有例外。但这种对乡村传统文化的挖掘与记录,有着非常的意义。由此,许多村庄理应向“唐老师”致敬!

村庄,古称村落。唐张乔《归旧山》诗云:“昔年山下结茅茨,村落重来野径移。”

村庄是几千年来农耕时代的人们为了生产生活的安全方便,聚集而居形成的场所。自然形成的村庄,从古至今,一般一个村子从几百人到几千人不等。就像每个人都有个名字便于交流和称呼一样,每个原始的村庄也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名字。村名的来源一般与当地人口姓氏、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人文形态、社会文化有关联,保持某种内在关系,一旦命名就传承下来,历经千百年很少更改。村名承载着村庄的发展历史,蕴含着典故村情,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种文化一般在书籍记载较少,大都在村里耄耋老叟中口口相传,是村庄亘古而来的根。

村名,流淌着动人的传说

一些村名的来历,是因当地自古流传的故事而得名的。

在怀远蒙城两县交界的万福镇芡河南,有一村叫找母村。相传此地曾有朱姓夫妻,快到四十岁时才生下一子名叫朱山。朱家男耕女织,生活虽然清苦,但夫妻恩爱,儿子聪明可爱,一家人的小日子也算是其乐融融。朱山刚满三岁时,战乱爆发,朱山的父亲被抓上了前线,不久便横尸沙场。朱山的母亲带着儿子随着逃难的人群四处漂泊,母子被冲散了。

离乱中,朱山被当地一大户人家收养,读书进学,二十多岁高中进士,到江南某地当了县令。他勤政爱民,政声卓著,很受当地百姓爱戴。朱山思母心切,辞官找母。朱山一直找了八年,最后来到了蒙城、怀远、凤台三县交界的地方。有人告诉他,在芡河边上的一个破庙里住着一个半疯半瞎的老婆子,成天嘴里喊着山儿、山儿。朱山赶到破庙,终于找到了失散二十多年的母亲。

朱山很感激当地百姓对母亲的活命之恩,大摆宴席三天,款待当地百姓。他又看到芡河上无桥,两岸交通不便,就购买了上好的枣木,在芡河上修了一座大桥。为了褒扬朱山的孝心,人们就把这座桥称为找母桥。桥南的村子就叫找母村,此村村风淳朴,至今以孝为荣。

五河县武桥镇境内有个渡口叫陈斜口,传说在明朝初年的一个冬天,朱元璋从凤阳府派两员大将奉命到古泗州驻守。两员大将从凤阳府骑马来到现在的五河县武桥镇老张村东上船,船离岸时无风无浪,其中一位官员在船上惬意地从战靴里抽出脚,跷在船上晒袜子。快划到湖中心时,突然起风,船在风浪中上下颠簸。这个官员的靴子掉到河里。这个渡口叫什么名字?船公说叫陈家渡口。官员气愤地说,难怪我的战靴沉入水下呢,以后这个渡口改了,就把它叫沉鞋渡口吧!船公连忙说,好好好,就叫沉鞋渡口。

话说陈姓船公,常年靠摆渡捕鱼逮虾为生,日子过得很清贫。后来船公想了点子,在渡口附近的河滩上自力更生垦荒种地,发展农林牧副业,虽然规模较小,但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随着时间发展,陈姓人口也越来越多,加上其他外来人口加入,在渡口逐渐形成了村子。官府为统一集权,加强管理,派人下来登记地方名称,陈姓后人认为“鞋”字不好听,也不吉利,就把“鞋”登记成“斜”了,陈斜口这个名字就这样进了官府的花名册,留传下来,一直叫到今天,几百年了,后人也没有改过,并成了五河县古老的村落之一。

村名,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

一个村名,承载的是这个村子的文化根脉、历史蕴藉,属于当地文化植根画龙点睛的一部分。一般化的村名,各地重名的多,但是有历史文化的村名却很少重复。很多的村庄,从名字便可以看出历史的端倪。

怀远龙亢,历史悠久积淀丰厚,千年古镇。当地地势从高处俯瞰像一个龙形,而村庄正坐落在龙的咽喉之上,取名龙亢,亢乃“咽喉”之意,一块风水宝地,自然多出名门望族,汉经学大师桓荣乃三代汉朝老师,被赐桓傅故里。镇上汤、邵、王三大姓人才辈出。龙亢之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淝河乡乐善村,原先叫河嘴村,北淝河在此向北伸出一个拐角,似水鸟的嘴形状,水草荡漾,芦苇依依。前些年,因当地几个在外从政或从商成功的人士乐善好施,在当地捐款助学,铺路修桥积善行德,为发扬这种善德,改村名为乐善,以彰显善行。

白莲坡原来一直叫找郢,据传乾隆下江南途经怀远找郢,偶见无垠的稻田中盛开一簇簇白莲,问一老者得知:此地称作白莲坡,盛产优质大米,其色鲜味美,煮粥能挑三层皮,即下令每年进贡皇宫作御用米。白莲坡贡米由此而得名,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白莲坡贡米形体饱满,晶莹如玉,食用蓬松香甜爽口,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绿色食品”。当地为了扩大白莲坡贡米影响,造福一方百姓,2015年改名白莲坡。

陈集乡君王村里也没有一家姓君的。据传强秦灭齐国之后,齐国的遗民礼部侍郎王杰,不愿做秦国的官,从山西渡过黄河举家南迁,隐居到沿淮的陈集,筑庐为舍,结草为篱,聚族而居。为王姓聚集地,古时称大王村,又叫王家集。明朝建文年间,建文帝朱允炆与伴读老师黄子澄微服私访,路过王家集,见这里花红草绿,牛羊成群,莺歌燕舞,景色宜人,百姓安居乐业,一时间流连忘返,小住两日。临行前,朱允炆挥毫泼墨,命名该村为君王村。

村名,呈现着一方风土地貌

怀远县荆山镇柳沟村,大柳树下面有一条沟弯弯曲曲通过这个柳树成荫的村庄。柳村的柳树很多,各种大树把村庄搂抱在怀里,其中有一棵气势磅礴的大树,它粗壮的腰身,要让两个人手接手连起来才能合抱住。在这棵大树的阴凉下,有文人骚客坐在下面品茶吟诗,也有青年男女花前柳下谈情说爱,很多村民也在这里谈古论今,休憩避暑。尤其是在秋天,风吹稻浪,整个村庄都在稻香里醉了。中秋月光下,看朦胧柳沟村,就是月色下悬挂的一幅水墨画。田园广野,周遭青缕如烟,四下里绿茵似染,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熹微天色如宋朝青花瓷,绿海起伏。

陶渊明的桃花源村,光听名字就美得让人心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样的村子,如果遇到,我便披蓑戴笠,扛着晋朝的那把小锄头,去天光云影下的土地上耕作。中午回家,喝着娘子早已为我温好醇浓的黄酒,吃着晋朝的牛肉,在魏晋的建安风骨里,微醺中酣畅午睡。

村名,命名自有一番讲究

以湾命名的村庄。湾,形声,从水,弯声。本义:河水弯曲处。一般在河流低洼处,低洼为湾,高处为岗。怀远河溜镇近十公里的沿涡河南岸各村均用湾来起村名:唐湾、汤湾、苗湾、刘湾、杜湾、黄湾、圣湾等等,前面一个字,表示村庄的主要姓氏。还有著名的怀远粮食产地大河湾,就在淮河腹地。

湖,江河湖泊的湖。泛指陆地上的封闭水域。各乡镇由于地势原因形成很多的不大的水面,比邻而居的村子便习惯上称某某湖,李湖、苏湖、韩湖、赵湖、褚湖、张湖、大湖、莫湖,仅怀远县徐圩乡便有十八湖之说。各地以湖为名的村子不在少数。固镇县也有“十八湖”,现已演变成以姓氏命名的村庄,依次是:棠湖、潘湖、林湖、路湖、夏湖、刘湖、魏湖、赵湖、王湖、田湖、任湖、叶湖、苏湖、钱湖、李湖和陶湖等。

以集为名的村庄,顾名思义就是指本地的集市集镇,集市是古代人群聚集商品流通之地,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有自发形成的,也有的大户人家投入财力物力打造的街市。刘集、陈集、双桥集、何集、申集、苏集、码头集、南新集、北新集、秦集等,前一个字为主姓居民聚集。也有的反映地域特色,双桥集,在集市的北边就曾经有两座古桥,故称双桥集镇。

庙,乃祭祀供奉之所,古代人们经常在村子里建庙,或敬奉先祖,或供奉神灵,或崇拜图腾,拆除后遗留下来大多作为一个村子的名字,比如徐圩乡的高庙、韩庙,河溜镇劳庙、褚庙。有的建庙有纪念之意,比如淝河乡华佗村,三国时期,神医华佗曾行医到此,治愈了一个有钱的大家族病人。该家族为了感谢,在村里修建庙宇供奉华佗神医,村庄从此便改名为华佗村。

圩,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江淮闲水高于田,筑堤而扞水曰圩。圩堤。古人居住习惯或依山或傍水,平原地带没有山,在圩堤下建村就成为选择。徐圩,王圩,葛圩,杨圩,邓家圩子,杨家圩,不一而足。

店,售卖货物的铺子;较小的旅馆。因此用店字做村名当之无愧,十分恰合村庄居民居住之意。于是就有唐店、方店、曹店、何店等之类冠以姓氏的村名出现。

郢,蚌埠村名中以郢为名的最多,不完全统计约有五十多个,葛郢、王郢、王大郢、余大郢、圣郢、张郢、陈郢、盛郢、梅郢……为何很多用此字做村名?郢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楚人有将都城命名为郢的习惯,由于历史的原因,强大的秦国为了统一,屡次攻打楚国,楚国不敌秦,都邑曾几经迁徒,其所迁的都邑之多、迁都之频繁,是其他诸侯国所难以比拟的。但楚人忧患意识很强,每到一地,便把当地称作“郢”,表示要记住自己的国家,寄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意,不忘自己的根脉。地域上蚌埠属江淮地区处楚头吴尾,带郢子的村庄应该很多是楚人后裔,不过姓氏不同罢了。

后 记

一个村庄,有时就是一个家族血脉的发源地。这些村庄的名字,大多按照村人姓氏、山水地形、植物名字命名。村名形成时,世界还太新,村庄在晶莹露珠中,凝结成了这样一些饱蘸大地琼浆玉液的名字。每一个村庄的名字,流淌蔓延着最古老最醇厚的乡情,是村庄原始的符号,是村子里那棵老树最深处的根。村庄,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中,在滴答的雨声里,在旧时的月色下。那些荆棘缠条的茅篱小屋旁鸡鸭成群,青砖黛瓦如鱼鳞起伏,都成了最绵长乡愁的一部分。都市里寒风起了,我衣袂飘飘羽化而去,降落在村庄的屋顶,化为一只婉转鸣叫的鸟,与村庄的草木一同呼吸啁啾。

(作者系蚌埠日报作家采访团成员)

新闻推荐

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 全市国税系统推动“放管服”落地,让纳税人得实惠

本报记者李景通讯员王偲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在不断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同时,让纳税人得更多实惠。今年以来,全市国税系统按照“放要彻底且有序、管要规范且有效、服要优质且有感”的要...

五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五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