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五河:绿色崛起 勇闯新路

蚌埠日报 2017-10-17 17:39 大字

从空中航拍的五河县城美景。

五水汇聚,流水汤汤。

金秋时节的水韵五河,遍地金黄,风光无限。

党的十八大以来,五河县把推进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作为实施五大发展行动的主攻方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形成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互为促进的良好局面,为最美皖北水乡建设做出了生动注解。

登高望远观大势,谋全局中谋一域。

五河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组织编制了《五河县2017—2030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规划》,从如何发展、如何保护、如何管理、发展目标四大板块谋篇布局全县未来发展的主引擎和总抓手。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就是出路。

“我们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作为五河发展之要,民生改善之要,奋力谱写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新篇章,为全市建成‘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做出五河贡献。”五河县委书记吴道俊说。

推进环境治理 重现碧水蓝天——

把“绿色”作为立足之本,坚决打赢环保攻坚战,全面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努力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更绿色、平衡、可持续。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现在我们五河大小饭店吃到的水产品几乎都是野生的。”说这话时,五河县环保局副局长张绵超满脸自豪。经过近几年的水环境治理,五河的水产品养殖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眼下又到了螃蟹上市的时节,从岸上到舷梯,再到船上,随处摆着半米高的网兜袋,装满网兜袋的则是刚从沱湖中捕捞出的五河螃蟹,这是记者日前在安徽省江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看到的场景。公司生产部负责人金龙高兴地说,“我们不喂饲料和添加剂,螃蟹全部是吃螺蛳、小鱼和水草长大的。今年螃蟹的市场价在每斤80元左右,比去年翻了近一倍。”

螃蟹价格上涨的背后是近年来五河县对水污染防治“零容忍”的魄力和决心。

“以前,沱湖螃蟹的养殖是以小网箱为主,蟹农都是一家一户,小散乱。”五河县螃蟹协会负责人刘红告诉记者,网箱投喂会带来两个弊端,首先网箱比较小,螃蟹的活动空间小,成熟之后,螃蟹的体格小,价格自然卖不上去;其次是投放的饵料对沱湖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反思的同时,五河加快了行动。

2013年冬天,五河县实行退网还湖,先后拆除了沱湖等几大水域102.5万米的围网、4843个网箱,变小网箱高密度养殖为大规模生态放养,不再投放饵料,让螃蟹自由觅食,自然生长。通过人工投放鲤、鲫、鳜、黄颡鱼种苗的方式进行增殖,严格实施禁渔期制度,逐步恢复主要水生经济动物种群资源。

四年的生态放养,沱湖的水清了,螃蟹大了,味道更美了。而这只是五河县修复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一个缩影。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近年来,我县加大对‘一山三湖五条河\’的利用保护,深入推进综合防污和环境治理,积极推进跨界水体污染的联防联控,实施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行动,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农村‘三大革命\’,如今的五河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也为我县实现绿色崛起打下坚实基础。”张绵超说。

塑造亲水理念 建设园林城市——

通过发掘“水”文化,做足“水”文章,打造“水”景观,五河形成了城在绿中建,水在城中流的生态城市格局,皖北水乡的特色进一步彰显。

如果说水系是城市的血脉,那么大大小小的河流便是城市的“毛细血管”。

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五河不少“毛细血管”被堵塞,处于基本不流动状态。

“前几年,除了几条大河之外,城内的龙河、北大沟等水系都成了死水,岸上的污水进入,河道管护又跟不上,河水中的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在代谢过程中放出硫化氢、氨气等各种气体,使水又脏又臭。”五河县住建局副局长王培峰说。

流水才能不腐,户枢方可不蠹。

从2013年开始,五河县巧妙利用河流水位差,进行水循环改造,使内河水“活”起来、“动”起来。

“怀洪新河水位常年在14.6米,潼河是13.1米,1.5米的水位落差为疏通水系创造了很好的先决条件。”五河县住建局总工程师朱井好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以前河道治理过于注重防汛功能而忽视了水环境的打造,怀洪新河大堤就像一堵墙隔开了城内城外水的流动。为此,五河在怀洪新河上新建一座节制闸,利用水位差让上游的水自然流入北大沟再入漴河,依靠河水梯次流动,根据水质情况,每十天左右开闸换水,为水循环补充运行动力,使整个县城的水跟着动了起来。

“毛细血管”的疏通,为五河做足水文章加上了厚重砝码。

秋日午后,行走在五河县城玉带河公园内,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四周常绿植物生机勃勃。自从公园建成后,家住附近的居民王本善每天都要来这里散散步,“现在环境太好了,你看这玉带河的水多清啊!”

近年来,五河县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切入点,沿河建设4座绿园,拓展24处街头游园,深入挖掘水乡文化底蕴,将文化融入园林建设,精心打造公园景观,老城区内多个地块随之蝶变,原来流水不畅的臭水沟变成城市景观公园。滨河公园、新浍河公园、玉带河公园、漴河景观带等宛如一条条绿色项链串起生态建设区域断面。

而这场生态建设的接力赛,五河一刻没有停步。

通过发掘“水”文化,做足“水”文章,打造“水”景观,截至2016年底,全县建成区绿地率34.64%,绿化覆盖率3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26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1.73%,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坚持项目带动 厚植发展优势———

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科学测定环境承载量的基础上,积极谋划绿色产业大项目,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使更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守护绿水青山,才能做大金山银山。

五河县把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9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五河县朱顶镇的饮马湖风力发电场,只见24台风力发电机矗立在江淮丘陵之中,点缀在蓝天白云间,迎风转动,犹如一幅美丽的秋景画向远方展开。

作为蚌埠市首个风力发电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5亿元,一期工程饮马湖发电场装机容量4.8万千瓦,自今年6月19日并网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3000万千瓦时。“风能具有蕴藏量大、可再生、分布广、无污染等特点,等二期金大山风电场建成投产之后,我县东南部将形成一个风力发电基地,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五河县发改委副主任刘守攀告诉记者。

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五河县政府近年来先后谋划和实施了中国风电项目、生物质热电厂项目、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循环经济产业园、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园等一大批项目,越来越多的资源优势正转化为经济效益。

而未来,根据《五河县2017—2030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规划》,五河将围绕以水立县、农业立县、旅游立县、绿色产业崛起、品牌崛起、人文崛起六大方面,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到2022年,五河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40:40,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一张绿色崛起的蓝图正在五河人民手中徐徐绘就!

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发展浪潮正在古虹大地涌动!

一个美丽富饶的现代城乡建设样板正在五河构筑!

当赶超跨越的号角吹响,五河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朝着“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新闻推荐

螃蟹上市 价格不低

■本报记者刘刚“秋风起,蟹脚痒”,所谓无蟹不成秋,每年螃蟹上市期间,市场行情往往都很火热。今年的螃蟹行情如何呢?这几天,细心的市民走在合肥街头,会发现螃蟹专卖店又开始多了起来。有的原本经...

五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