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畅通路 心中幸福途
在赵庄村生活了60多年,张海昌做梦也想不到,他生活的巨变,竟然是从脚下开始的,无数村民像张海昌一样,切实感受到这“脚下的变化”——
本报记者 李景 文/图
在赵庄村生活了60多年,张海昌做梦也想不到,他生活的巨变,竟然是从脚下开始的。
“出门方便那是自然,生活也彻头彻尾大变样哩!”指着家门口的这条笔直水泥路,张海昌脸上涌起一丝自豪,“出去跟别村说婚事,都觉得有底气呢!”
脚下畅通路,心中幸福途。近年来,蚌埠市大力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无数像张海昌一样的村民切实感受到了来自“脚下的变化”。这变化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微变,更是生活样貌的彻底革新。
“铺下的是路,竖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越来越多的村落因此焕新颜,更多的村民生活正因此而改变。
打通城乡道路“毛细血管”
正是收成的季节。往年这个时候,要是来一场大雨,张海昌总要“愁上天”。为啥?粮食收了,却苦于送不出去,眼瞅着大米、花生、玉米堆在家里的空闲屋里,家门口的路却到处是稀泥,拖拉机、三轮车、电瓶车,啥交通工具都用上了,就是“对付”不了那条坑洼的土路。
在五河县小溪镇赵庄村,五凤路是连接五河至凤阳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张海昌一家前往集市的唯一道路。家里有20多亩地,每年这个时候,大米、花生正是往外运的季节。张海昌总盼望着天气“给力”些,起码别下雨。这样一来,土路虽然难走,一个小时颠簸也就到了集市,东西卖一卖,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可遇上下雨那就不好说了。拖拉机一上路,溅起半米高的泥水,万一不留神,车子陷进哪个坑里,那时间就耗在推车上吧。
可如今,瞅瞅这条笔直的水泥路,心里稳稳的。张海昌家门口的这段叫X026五凤路赵庄段,全长4.6公里,是7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走在上面结实又平坦。整条路上,私家车、大货车络绎不绝。
“以前开拖拉机到集市起码个把小时,现在半个小时准能到。而且路好走了,不颠了,这天收了粮食,隔天就能拉出去卖,方便得很。”张海昌指着道路尽头感慨。“那边的王庄、李庄,以前娶媳妇儿,车子都进不去,东西拉到这里,人在这接头,大彩电大冰箱啥的一件一件往里搬。现在可好啦,小货车开到家门口,鞭炮一放,那阵势多带劲儿。”
“要想富,先修路。”一条小小的水泥路,改变的不止是路上那半小时的时间,而是村子和村民的整个生活。如今行走在赵庄村里,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广场上环境宜人,采摘园里一派繁忙,乡村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村子里路畅通了,村民们生活改变了,招商引资项目多了,苗圃、采摘、水产养殖一系列产业得到了发展,连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们也愿意多回来了。”赵庄村党总支书记卞光侠告诉记者,眼下村子越来越现代化了,大家伙住在村里,都有种在城里的感觉,不少村民家还谋划起了农家乐,日子过得相当红火。
改写村民家的“经济账本”
刘传前在淮上区梅桥镇淝南村是有名的“大户”。利用50亩的蔬菜大棚,刘传前经营了一家蔬菜基地,专门种植一些本地蔬菜。由于离市区比较近,靠着天然的区位优势,这两年没少挣钱。
一切还要从2014年说起。站在吕巷路上向两边望,是宽阔无际的田地;向前看,一条水泥路一直通向远处,双向车道,两辆大货车迎面会车也丝毫没有压力。看着眼前车来车往,刘传前想起以前运输蔬菜到城里的日子,没有这样的水泥路,只能在三米宽的砂石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市区。
“现在40分钟就到了,一天用电动三轮车能跑个五六趟,五六千斤轻松就消化掉了。”刘传前说,“听说这路还要往前打通呢,到时候跟大庆路淮河公路桥一接通,咱们进城就更方便了。”
刘传前家有辆私家车,平日里,他喜欢带孩子去市区逛逛,商场、公园都是孩子爱去的地儿。这不,道路畅通了,刘传前进城的次数也多了,一到周末,孩子就嚷嚷着要去城里转转,一家人在市区随便逛逛,就度过了愉快的周末。
“咱们往城里跑,城里人也往咱们这来啊!”指着远处的三汊河湿地公园,刘传前一脸骄傲,“前阵子十一假期,这条路可热闹了,都是来游玩的。咱们这越来越美,希望大家伙都来玩!”
如织的车流见证了这里的发展。作为梅桥通往市区的重要道路之一,吕巷路平均每日车流量可达三千台次左右,不仅是村民进城的快捷道,也成了乡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孵化器”。“公路通了,城乡近了;脑筋活了,门路广了;收入多了,面貌变了”,这是广大农民的切身感受。没有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农产品运输难、出售难、货损多、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也就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解决。正如刘传前所说,“眼下再多的蔬菜,也不愁卖哩!”
据淮上区农村公路站站长王友夫介绍,“十二五”期间,淮上区共实施39个交通公路工程,其中完成了周裔路、曹梅路、吕巷路、尚湖路等县乡道升级改造及农村公路网化工程15个,建设公路60.4公里。2017年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42.062公里,其中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18.722公里,老村道加宽工程23.34公里。
村容村貌持续改观
今年60多岁的王显昌平日里最爱在村头的广场上溜达,这里不仅“人气旺”,而且环境优美。面前是清澈的水渠,广场上干净敞亮,看着小孙子骑着小脚踏车来回穿梭,幸福的滋味不禁涌上心头。一边和邻居话着家常,一边瞅着顽皮的小娃,“娃,看着前面台阶,别摔着咯!”王显昌向远处喊着。
在五河县小圩镇大王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正感受到村子里的“巨变”。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树木成荫,道路平坦笔直,项王主题公园内,村民悠然玩乐,置身其中和城里无大区别。
一进村,这条笔直的水泥路叫富民路,宽5.5米。像它的名字一样,王显昌觉得,自从村里开始了美丽乡村建设,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大家伙的日子也渐渐有了变化。拿自己家来说吧,儿子在浙江打工,以前回家时经常抱怨村里的路难走,回老家一趟,私家车上灰头土脸的。这下好了,水泥路刚修好那阵,王显昌迫不及待地给儿子打了电话,“快回来吧,瞅瞅咱家门口的路多漂亮,再也别担心弄脏车子了。”
道路改写的不仅是村民家的经济生活,还将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送到了家家户户。“以前大家伙习惯把垃圾随处乱扔,现在环境好了,大家都养成了好习惯,垃圾统一放到指定的地方。”王显昌说,和修路一起,村子还相继进行了改水、改电、改厕、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如今的村子,村容村貌发生的彻底改观,在外打工的亲戚回来,纷纷都说认不得了呢!
同样的变化也在五河县临北回族乡发生着。2014年前,费府寺至临北回族乡段是5米宽的水泥路,水泥板中缝开裂有7厘米,断板碎板多造成路面坑槽,行车困难,并且沿线桥梁多为5至7米的窄桥。经过2013年危桥改造和2014年公路升级改造,目前该路段为9米宽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梁宽度到达12米,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善,公路两边路肩全部绿化。附近村民纷纷感慨,别小看这小小的一条路,不仅方便了大家出行,还提高了沿线群众的收入,拉动了临北回族乡的经济增长,促进了临北回族乡与县区、市区的交流发展。
畅通工程按下“快进键”
一条条崎岖坎坷的土路,变成了一道道四通八达、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康庄大道,改变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使农村的生活习惯和乡村习俗也在潜移默化中变化。
为了牵住乡村发展这个“牛鼻子”,蚌埠市大力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记者从市县乡公路局获悉,2013年至2017年,全市农村道路计划投资25.9亿元,农村道路计划建设里程3040公里,危桥加固改造计划实施137座,公路安全防护工程1667公里。
截至今年8月底,农村道路建设完成投资24.5亿元,道路建设完工里程2837公里,危桥加固改造完工130座,公路安全防护工程完工里程1412公里。今年的农村道路建设项目正在积极稳步推进,预计11月底全面完成年度建设计划。
一组数据或许能成为乡村巨变的最佳注脚。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8118.4公里,是2012年底里程5497公里的1.48倍。
与此同时,公路技术等级大幅提升,等外路减少。截至2016年底,二级公路达91.7公里,是2012年底的45.9倍,三级公路945.2公里,是2012年底的1.89倍,四级公路6727.6公里,是2012年度的1.59倍;等外路353.8公里,比2012年底减少了417.2公里。“通过农村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逐步完善农村公路网,提高路况。实现每个乡镇具备一条连接国省干线或县城的路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全的三级及以上公路,还实现每个乡镇具备一条与相邻乡镇最短捷的路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全的四级及以上公路。”市县乡公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蚌埠市已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公路,全市8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通公路。”
■编后
路通了,致富还远吗?
过去乡村居民因为道路不畅,吃了很多苦,经济也发展缓慢。这样的缓慢是多方面的:乡里的好货不能很好地运出去,拿不到好价钱;外部的资金、项目、人才不愿来;缺少发展经济的点子,更缺少致富的理念,等等。
如今张海昌他们看到了做梦也想不到的变化。路,畅通了,随之而来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彼此勾连,甚至“无缝对接”,各种要素流动起来,真正打通了乡村经济的脉络。每一条道路的打通,都是一次对乡村发展的催化和加速,每一次村容的改变,都是一种对发展和文明的解答。
仓廪实而知礼节,致富不远了,文明还会远吗?
图片说明:五河县小圩镇大王村的富民路,“富”了大家伙的生活。
淮上区梅桥镇的吕巷路,道路面貌焕然一新。
大货车驶在平坦的X026五凤路赵庄段上?
新闻推荐
上期提要:小溪河下游的入淮段,仅有大巩山西麓诸水汇入,而大巩山则为著名的森林公园。传说,明初刘伯温于此察看后判定大巩山是龙脉。新开河北自怀洪新河西坝口,南至淮河,全长3.1千米。原为浍河故道,早已...
五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