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做的鞋

新安晚报 2021-09-09 08:58 大字

□蚌埠刘晓林

小时候,我们姊妹几个的衣服、鞋子,很多都是外婆亲手制作。外婆出身虽不是豪门,也是殷实之家,早年衣食无忧,后来家道中落,独自撑起一个家。烧锅做饭,针线缝补,像这些村姑农妇们的技能,她从头学起,竟然样样都能拿得起放得下。至今脑海中还经常浮现外婆为我们剪裁、缝制衣服的身影,特别是她纳制千层底布鞋的情形,让我至今不忘。

为孩子们缝制布鞋,是外婆常年不离手的活计。她会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用面粉熬一小盆浆糊,把家里的旧布头找出来,放在小饭桌上,一层布一层浆糊地制作袼褙。糊了三五层以后,就放在阳光下暴晒。等到干透了,揭下来,找出鞋底样子,将几层袼褙叠起来剪出鞋底坯子。外婆还从土产商店买来麻皮,捶打成松软的麻丝,用一个牛骨制成的线坠子(纺锤),将细细的麻丝上劲,最后将单股麻绳合为双股,用于纳鞋底的细麻绳就好了。

纳鞋底是一个既有技术含量又需要耐心的活。只见外婆左手握着鞋底,右手拿着锥子,用力在鞋底上扎一个小小的孔,再将带有细麻绳的针从孔中穿过,并用力拉紧,然后再用锥子扎第二针,第三针,一针一针整整齐齐,绳头像小小的米粒一样排列着,很有章法地布满整个鞋底。一只鞋底需要扎多少孔,缝多少次,谁也没有数过。多少个午后,多少个傍晚,在我的记忆里,好像外婆的闲暇时光都在纳鞋底,谁也说不清外婆一针一线地为我们纳制了多少双千层底。

纳好鞋底以后,外婆又按照鞋样剪裁出鞋帮子,细细地一针一线缝好。把鞋底和鞋帮子缝合起来,称为绱鞋。外婆没有绱鞋所需的专门的定型工具,就把鞋底、鞋帮送到街边的鞋匠铺,请那儿的师傅绱鞋。新布鞋拿回来以后,外婆会在鞋底刷上一层桐油,用以防潮,一双千层底的布鞋就完成了。

让孩子们吃饱穿暖,是外婆一生的愿望。千层底,万头线,一双布鞋倾注了外婆多少心力。少年时代,我们穿着外婆做的布鞋,脚面平展舒服,脚下鞋底软硬适中。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当我上了中学以后,外婆纳制千层底的速度跟不上我们脚的生长速度,同时社会上开始流行舒展“洋气”的松紧口布鞋,就觉得外婆做的小口布鞋土气,也不愿意再穿。外婆并不强求,她明白孩子大了,追求“时尚”了。因此她也想方设法让自己做的布鞋跟上潮流,一方面用橡胶鞋底替代手工的千层底,另一方面从邻居、亲戚处寻找鞋样子,为我们缝制松紧口鞋。这样,我们还是心满意足地穿着外婆做的鞋去上学,去玩耍。

后来,高中毕业以后,外婆年事已高,我也下放到了农村,很少再穿到外婆做的鞋。现在,虽说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鞋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商场、超市里除了皮鞋,各种运动鞋、旅游鞋、休闲鞋堆满柜台、货架,供人们选择。但是,物质生活越丰富,人们越是追求着回归自然,追求着健康舒适,在鞋类世界中布鞋依旧傲然地占有一席之地。我也经常买一双布鞋穿在脚上,让自己被皮鞋禁锢打磨的双脚得以放松。

外婆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常常想起外婆剪鞋样、纳鞋底、缝制布鞋的情形。外婆做的布鞋,承载着温情,想起来心里充满着温暖。

新闻推荐

蚌埠 全省率先“试水”市级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本报讯从每支58元下降至每支3.37元,密闭式防针刺普通型留置针降幅高达94.19%!记者从蚌埠市医保局了解到,该市市级医用耗...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