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蚌埠新奥燃气铺设乡村燃气管道千余公里,近百个村实现天然气全覆盖 为乡亲们增添幸福的烟火气

蚌埠日报 2021-05-20 10:09 大字

“早就盼着天然气通到农村了,这下好了,终于梦想成真!”家住秦集镇河北村的陈大妈激动地说,“从此,再也不用搬煤气罐,烧煤、烧柴做饭了。”

2018年4月以来,蚌埠新奥燃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美丽乡村号召,启动“燃气管道出市区、清洁能源进乡村”建设项目。经过多年建设,与城市管网毗邻的禹会区河北村、龙子湖区张巷村、淮上区三浦村的农民兄弟成了清洁能源进乡村的首批受益者。

河北村通气的当天,村里请来秧歌队,好好地热闹了一番,村民们激动地说:“大喜事!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俺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天然气。”

家里来了“新成员”

告别烟熏火燎的日子

位于东海大道南侧的长青乡宗洼村,是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放眼望去,在浓浓绿意的环绕下,白墙黛檐的房子点缀其中,成为极富诗意的景致。

过去,距离村里最近的液化气换气点在怀远,因孩子不在家不能及时换气,石老汉夫妻俩平时很少用到液化气,基本还是使用最原始的柴火锅灶。2018年9月,长青乡被蚌埠新奥燃气列入第二批乡村管道燃气建设名单。时任乡党委书记的宋海坤坦言,天然气经济、环保的特点,能让村民们彻底告别烟熏火燎、煤球钢瓶的用能现状,届时村里的空气质量将有很大改善,对正在大力发展的生态旅游有极大的助益,还可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长青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惠民之路。

2019年初,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确定了“天然气镇镇通项目”,由蚌埠新奥燃气牵头负责,加快乡镇燃气建设速度,安排专人分区分片深入镇乡村实地走访调研,收集用户数据,加强接驳开发宣传力度。

与此同时,县区天然气管道路由规划、燃气设计同步进行,宣传、设计、施工有序,为加快乡镇燃气工程进度做好了基础工作。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蚌埠新奥燃气累计投资1.2亿元,铺设乡村燃气管道1000余公里,蚌埠市下辖10个乡镇已贯通天然气,近百个村实现天然气全覆盖,一举改变了乡村木柴生火、煤炭取暖的局面。

助力淮上区经济发展

三条管线横跨淮河两岸

淮河南岸天然气逐渐铺开,北岸村民也迫切地盼望能早日用上天然气。

2010年,第一条穿越淮河的天然气中压管道横跨淮河两岸,淮河以北天然气管道贯通,并与城市管网相连,从此淮上区居民结束了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

2014年,为了助力淮上区经济快速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更坚实基础,淮河上再添一条天然气次高压管道。2017年,第三条穿越淮河的次高压管道竣工后,淮上区的日供气能力已达每日200万方,为燃气村村通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为解决淮上区农民新村燃气配套建设问题,淮上区政府决定从2019年起,对所有新建农民新村燃气建设均与房产建设同步施工,彻底解决了交付后再进行户外立管施工的诸多难题。

送服务到家还普及知识

让村民用气无后顾之忧

随着乡村燃气用户不断增多,管网的日常运营和维护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蚌埠新奥燃气不仅增设了淮上和马城服务站,还在各村招聘熟悉供气设备的30余名村巡线员,通过培训考核,他们可以胜任日常的管网巡视工作,排除简单的设备故障。遇到村里实施民生工程建设时,运营保障部门还会抽调专人,进行现场监护。

为了方便乡村用户购气,乡村燃气用户使用的均为最先进的物联网燃气表,可以实现手机充值。同时,小黄人志愿服务队每周会前往各村进行移动售气“送气上门”服务,帮助老年用户办理燃气充值,入户进行燃气安全检查和安全知识普及,提高村民的安全用气意识。

新闻推荐

“烦人精”飞絮又开始满城飞 官方:两年治理已降絮九成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有几株杨树,最近飞絮严重,已成“校园一景”。邵伟摄本报记者陈瑶又到...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