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行善 爱心加倍 钓鱼台街道志愿服务联盟 打造共治共向基层治理新格局

淮河晨刊 2021-05-20 10:34 大字

本报记者李景

在禹会区钓鱼台街道,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志愿者精神为信仰,携手组成一个强大有力的大家庭。小到邻里街坊的互帮互助,大至陌生人之间的无私援助,他们以志愿服务联盟为纽带,“组团”行善,让爱心加倍,打造共治共向基层治理新格局。

居民“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

“孩子放学早,咱们下班迟,每天一到放学的时间,心里就开始干着急,这下好了,社区解决了我们的烦心事,让我们能够安心工作。”家住迎河社区的刘女士说,“别看这是个小事,对咱们来说可是帮了大忙。”

刘女士所说的“老大难”,是如今困扰不少家庭的共性问题。迎河社区通过“一组一会”征集群众议题时,有部分家长提出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问题,社区便想方设法,与稳恒者公益协会合作,共同设立了社区儿童服务站,由社区提供免费场地,协会提供教师。

如今,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固定有20多个孩子放学后在服务站写作业,不仅解决了部分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提供课后辅导等服务,受到居民一致“点赞”。

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以“组团”开展志愿服务的方式,不仅拓展了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还让志愿服务更加贴近百姓需求。近年来,钓鱼台街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弘扬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志愿服务方面积极创新,用典型引领带动,用项目助推行动,用品牌汇聚能量,各项志愿服务工作熠熠闪光,温暖了这里的每个角落。

为了更好地发动辖区热心群众、文艺团体、志愿者等参与社区治理,街道成立了志愿服务联盟,带动了辖区20支志愿服务队、街道老年大学、青年E站、儿童服务站等各类社区组织蓬勃发展,积极创建了风雅堂、聚沙企业沙龙、点亮微心愿等项目品牌,志愿服务成果遍地开花。

居民需求在哪里服务延伸到哪里

为更好发挥服务作用,钓鱼台街道倾力打造“1+6+2+N模式”,即1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6个社区为民服务中心、2个商圈服务中心、N个党群服务站,建好“15分钟服务圈”,做强阵地建设。通过创新搭建一个平台、整合党员队伍、志愿服务联盟成员两支队伍、打造N个阵地,做到群众需要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在哪里;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基本形成了多方参与、多元共治、成果共享的治理格局。

其中,钓鱼台社区采取“四字”工作法,社区班子“领”、群众需求“引”、多方资源“融”、治理成果“享”,全面推进社区治理新格局。如和蚌埠棋院合作打造“智力社区”,免费为机构提供场地,为辖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另外还有每年为辖区30户困难家庭子女免学费、志愿者积分满200分可享受8折优惠等。

安平社区依托“红色议事亭”,今年以来,共解决物业和业主的矛盾、小区楼道等问题160余次。同时安平社区还积极探索,在红色邻里微课堂学习点打造“文明楼道”,把服务延伸到楼栋、把服务送到楼栋、把矛盾化解在楼栋,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难事基本化解在社区。

迎宾社区建立了“金钥匙”为主题的9支志愿服务队,通过多方参与、多元化解矛盾,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南营房社区的党建+网格管理、党建+文化惠民、党建+便民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喜迎门社区是蚌埠市最大的安置房小区,辖区老年人多、困难群众多,社区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成立了老年大学、四点半公益课堂,自成立以来,共开展各类课堂1000余次,受教育儿童达200多人次,解决了老有所乐和幼有所学的问题。

今年以来,钓鱼台街道组织开展了“对抗疫情我们同在”“年味在我家”线上征集、“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120余场,参与群众1万余人次。“点亮微心愿”活动共收集200多个微心愿,其中有80个心愿被认领。通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真正实现了让党的声音通过各种组织渠道能传下去,让群众的需求通过各种组织能带上来,奏响了一曲人人参与、互惠互利的和谐乐章。

新闻推荐

1针2针3针的新冠病毒疫苗 怎么选? 市疾控专家权威解答:各有优势 现阶段建议使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市二院医务人员为安徽财经大学学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本报讯(记者张婷婷文/图)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是控制疫情...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