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痴酒沁心田 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 任梓濠

淮河晨刊 2021-04-19 10:28 大字

曹梦阮曾云:“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芸芸众生里,痴者寥寥而不痴者多。一觥浊酒,五味杂陈,知其味者,唯有痴人。

痴,是一碗米酒。

墨客骚人,风流天下。他们时如义山“何当共剪西窗烛”,时像纳兰“何事秋风悲画扇”,或是苏子瞻“十年生死两茫茫”。诗为心声,词为情物。不痴于情者,又何来佳作?他们寄情于山川草木、于黎民田家、于汉宫金阙、于沙场秋风……他们有情有爱,爱天下、爱国家、爱亲人、爱自己。痴有味,痴情之酒,酸涩中带有丝丝甜蜜。

痴,是一碗白酒。

我们常称道匠人们的杰作,那是他们的标签,是他们名誉的凭证,更是一块千锤百炼的精铁,自露光芒。人们簇拥着少陵的三吏三别,却不曾回顾他坎坷的岁月;人们仰慕嵇中散的广陵止息,却忽视他孤独与彷徨的身影;人们赞叹公叔般的鬼斧神工,却不曾留意他长满老茧的双手……成名之前,人们将他们团团围住,嘲讽着他们的卑微,耻笑着他们的坚守,竭尽所能地挖苦那些默默耕耘的人杰。成名之后,他们有的把痴人的成功归结于运气,有的则自怨自艾,痛恨自己没能坚守。在这群“不痴者”的包围下,痴者是孤独的。与他们相伴的,唯有繁星残月,半昏烛花。痴,哪里是什么病?只是一分执着与坚守罢了。痴有味,它像是白酒入口,起初有些刺喉,但其香气也必荡气回肠。

痴,是一碗黄酒。

我们规律地生活着,享受着周围的一切,仿佛这一切都理所当然。如老庄所言,我们无为地生活于世间,物质丰盈,却缺了些情怀。什么是情怀?是陶令的田园星野,是灵均的沧浪之水,是稼轩的灯火阑珊,是东坡的竹与肉,是重光的家与国……情怀是纠结,是无奈,是和柴米油盐保持的那点距离,是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洒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是大浪淘沙后内心的那一份坚守。那是我们曾拥有,却又疏远了的痴,疏远了的情怀。痴有味,痴道之酒总能萦绕舌尖,暖人心脾又让人心心念念。

痴是一碗葡萄酒。

在迷茫与困顿中,我们常常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是“欲渡黄河冰塞川”,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们也曾恐惧,也曾“拣尽寒枝不肯栖”,但路还很长,风雨还很多,而远方的希望也很多。痴便是我们肩头的蓑衣,在桐油香中,风也稀疏,雨也稀疏,是痴的陪伴让我们在漫长的等待中守得云开见明月。痴有味,甜里含酸,苦辣相间,是治愈着五脏与心灵的一剂良药,也是我们人生的一位益友。

痴味深沉凝厚,悠远绵长,像是《红楼梦》里的灵河,飘渺着悠远的梦。世上种种痴人,种种痴行,都如水上落花,渐渐远去。但花香仍在,即使流水逝去,时光也带不走那一抹抹痴味。痴从不缺过往,但少将来。白驹穿梭间,人们是否会遗忘这坛桃李花下酿,忘记酒的滋味?少年意气,当饮清酒,手寄七弦桐;人之壮也,当饮白酒,我辈岂是蓬蒿人;不惑之年,当饮红酒,一蓑烟雨任平生;待到垂暮,当饮黄酒,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生处处与痴相伴,而情怀不改。人将老去,赤子之心仍在,则痴味不减,人犹少年。

杂糅痴味,便是浊酒一杯,浑浊不见底,酸甜苦辣,味味俱全。人生没有痴,便没有了滋味。在滚滚红尘中,且放慢脚步,回首看一看走过的路,饮过的苦。饮一杯痴酒,意亦不在酒,只愿在将来的人生路上,勿忘初心,勿忘痴味。

指导教师:张林艳

新闻推荐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余瑞青 诠释道德之美 浇灌良善之花 本报记者 李景

“师傅你看,顺着我手指的这个方向,一直走大概十分钟,就能到长途汽车中心站了。”在蚌埠火车站出站口,余瑞青不停忙碌...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