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儿童重症川崎病救治与随访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图为刘芳教授与孙景巍副主任为患儿做心脏冠脉造影3月5日,蚌埠一院小儿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三名重症川崎病患儿做了心脏冠脉造影手术。这是安徽省首次成功开展儿童川崎病合并巨大冠脉瘤造影技术,也标志着我院儿童重症川崎病的救治与随访管理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据小儿心血管内科负责人孙景巍副主任医师介绍,在接受造影手术的三名患儿当中,1岁的王明明(化名)治疗效果最为喜人,他的冠脉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小明明去年6月因反复高热14天来院治疗。接诊医生发现明明的眼睛结膜轻度充血,追问病史,明明在发病早期有嘴唇发干发红,杨梅舌,皮疹等表现,被高度怀疑为川崎病。入院后立刻予以冠状动脉彩超和冠脉CTA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双侧冠脉多发中到大型冠脉瘤。明明遂被确诊为川崎病合并巨大冠脉瘤,如果不及时治疗,短时间内存在发生冠脉瘤破裂或者血栓引发心梗,造成猝死的危险。
小儿心内科立即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川崎病诊疗中心远程会诊,最终决定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英夫利昔单抗+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方案。在48小时内控制了明明的病情,阻止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为了防止心脏冠脉血栓形成,恢复期采用阿司匹林+氯吡咯雷+华法林三抗治疗。后期又经过半年的川崎病规范化治疗,目前明明病情明显好转。
为了评估冠脉情况,此次特邀中国川崎病协作组秘书、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主任刘芳教授来院为明明做了第一次川崎病合并巨大冠脉瘤的造影手术。结果显示明明的冠脉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脱离了后期需要冠脉移植治疗的巨大考验。刘芳教授表示,此例川崎病多发冠脉瘤的治疗成功,说明蚌埠一院儿童重症川崎病的诊治能力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凌以怀/文窦卫东/图
科普链接>>>
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最早是由日本医师川崎首先报道,故名川崎病。临床多表现为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
据统计,川崎病好发于6~18个月婴幼儿,每10万人中有10-40人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
川崎病的病因不明,如不及时规范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栓塞等。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而冠状动脉瘤一旦破裂,还会引发猝死。
川崎病需要及早诊断规范治疗,才能防止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新闻推荐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自去年12月底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以来,蚌埠市各县区疫苗接种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无异...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