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师说家访故事
老师走下讲台来到家里,与学生、家长促膝而谈。不同于家长会,家访消弭了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距离感,曾经是一代人的校园记忆。现在,虽然有了电话、网络,远隔天涯海角也能瞬间相见,但面对面的家访仍然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今年寒假前,市教育局明文要求学校、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各种形式做好家访工作,重拾“传统”。假期和开学前后,是家访最为集中的时段,打开门发现老师站在门口,娃们有什么反应?老师在家里看到的娃,跟学校有啥不一样?这几天,记者接连采访了几位老师,听他们说说家访的故事。
家访,有时候还真有用
在蚌埠九中教师崔海忠所家访过的学生中,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一个在课堂上表现平平的孩子。“成绩中等,在课堂上表现并不突出。没想到校运动会上给了大家一个惊喜。”崔海忠说,这个孩子一口气报了几个项目,而且每个项目成绩都很优秀。运动会结束,体育老师给出了“体能好、有潜力,是个好苗子”的评价。于是,崔海忠专程去了学生家中,希望孩子多加训练,将来报考体育类的高考专业。
想不到的是,兴冲冲的崔海忠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家长并不支持:“体育类的专业是那么好考的吗?毕业以后拿的是正经文凭吗?”一连串的提问,归根到底就是不愿意孩子学体育。“后来我又问了孩子:你对体育可有兴趣?可愿意坚持走这条路?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我答应孩子:老师再努努力,争取做通家长的工作。”崔海忠说,其实跟学生承诺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没底。但是看到孩子眼里的渴望,又坚持跑了两趟。好在家长只是对“学体育”有误解,并非不愿意接受孩子的梦想。到了第三趟,终于松口了,而且后来对孩子的学习也很支持。学生也不负众望,高考考上了安师大,还成为很多学弟学妹的榜样。
崔海忠的同事刘晨,有一次是因为学生成绩下降而去家访的。“本来成绩不错,到了高三忽然下滑,但是在学校一直表现得很用功。想来想去不明白问题出在哪,我就决定去学生家里看看。”刘晨说,想不到的是,家长反映娃在家根本不看书不做题,一进门就放飞自我刷剧玩手机。面对家长教育,娃还振振有词:“我在学校该学的都学了,够累了,家庭不就是休息的地方吗?不然还叫温暖的家吗?”
当然,娃的“歪理”在老师这里可说不通。一顿教育之后,老师跟家长订立了攻守同盟:“家长监督,回家必须先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即便要放松也必须是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有了家校合作,学生高考成绩挺理想,家长每次碰到刘晨老师都会连声感谢。
家访,有时候老师也无奈
家访也并非灵丹妙药,很多问题不会因为老师的到来迎刃而解。老师,也会有无力感。
采访中,一位老师至今还为一次家访感慨。起因是学生与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发生了冲突,让老师觉得有必要跟家长好好沟通一下。可是来到学生家中,才知道是单亲家庭,母亲在外地工作,父亲则早已离开家庭。“其实母亲很爱他,工作再忙再累也坚持每个礼拜回家陪他一两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他最好的。但在孩子眼里,破碎的家庭是多少母爱都弥补不了的。尤其是因为家里没人照顾让他住校这一点,他非常不满。”这位老师告诉记者,家长为了联系方便给孩子配了手机,没想到主要用途成了打游戏刷视频。
后来,这位老师跟家长商量好,孩子周一进校就没收手机,周五放学再领回去。平时有事打老师电话,由老师代为转达。“不过孩子心里的疙瘩到毕业也没有解开,我试过几次告诉他父母的辛劳,效果并不理想。”几年过去,这位老师仍不住长吁短叹。
而在新城实验学校教师高厚良的家访中,最让他纠结的是读书无用论——一位家长跟他说过:“成绩好不好无所谓,将来跟我学做生意,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啥的也用不上。”“那这时候您怎么回答呢?”记者追问道。高厚良苦笑了一下回答说:“我也只能说时代不一样了,有文化总比没文化更容易成功。不过家长的表情明显不太赞同。”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家庭和社会的折射。武断一点说,学生身上70%的问题跟家庭脱不开干系。”还有一位老师说,他曾经遇到性格很暴躁的学生,家访时才发现父亲更暴躁,父子关系紧张。像这种情况,显然不是一两次家访就能解决的。
家访老师问些啥?学生啥反应?
看到老师站在家门外的一瞬间,学生们都是什么反应?刘晨笑着说,从教二十多年,家访次数自己都数不清,每次一开门学生脸上的表情都不同:有兴奋地嗷嗷直叫的,有不敢相信一脸惊讶的,有狂奔回去收拾一桌子的漫画的,也有高兴地直转圈圈的。当然,也有孩子会小心翼翼地问:“老师,我最近没犯错吧?”
而家长们对老师家访的态度基本是一致的——感谢。采访中,一位小学四年级男生的妈妈告诉记者,今年寒假,娃的老师就家访过一次,让他们“受宠若惊”。“跟老师的那种距离感一下子就没有了,能特别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爱护,真是又感动又感谢。”这位妈妈说,坐在沙发上的老师,比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要显得更加友善和蔼。所以学校里放不开的话,家访中说了个透彻。老师走后,家长和娃还兴奋了半天。
家访有啥作用?采访中老师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家访能实地接触到学生成长的环境,才不是为了跟家长告状呢。”一位老师说,虽然平时有家长会和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但是就像网上课堂不能取代学校教育一样,家访跟打电话沟通效果也截然不同。而他选择家访的学生,除了学生资助所要求的核实情况,要么是成绩忽然变化,要么是老师发现情绪有问题,需要了解背后的原因。
家访中能发现什么?除了找到问题,加强家校合作,最让老师哭笑不得的,就是小“两面派”们。“现在孩子精着呢,老师跟前温顺乖巧小绵羊,回家就成了作天作地大魔王。”一位老师笑着说,这种情况遇到不止一次,所以更需要老师和家紧密协作,实时互通信息,不然很容易被狡猾的小崽子们钻了空子。
家访,家长也是重要一环
家访中,除了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习惯等常规问题,老师一般还会特地问问与父母的关系,以及对学校、老师的印象等。简单几句话,往往就能发现蛛丝马迹。新城实验学校教师费绿昕告诉记者,家访时经常听到家长同一句话:“老师你讲话管用,说一句比我们说十句一百句都管用。我们跟他说两句就顶起来,根本没法沟通。”在她看来,虽说现在讲究平等的亲子关系,但家长保持一定的权威还是有必要的。
怎么树立权威?并非靠棍棒教育,而是通过高质量的陪伴、有效率的沟通,赢得孩子发自内心的爱才能换来真正的信服。不过,也有家长叫苦:“青春期的娃太难搞,想跟他拉拉呱沟通一下吧,没说两句就给我冲一边去了。”对这种情况,刘晨给家长们支了一招:别一上来就说学习,可以先跟孩子闲聊。比如问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位老师,他性格是什么样的,今天穿了什么衣服?“一般情况下,孩子关注的老师,他教的课也跟着关注。这时候再问学习,孩子就不会那么抵触反感了。”
采访中,老师们都说到家长要做榜样,身体力行陪伴孩子运动、阅读。自己抱着手机不撒手却指责孩子沉迷网络,只会适得其反。“当然,这话说着容易做着难。即便是掌握很多教育常识的老师,累了一天回到家也只想葛优躺刷手机。可谁让咱是当爹当妈的人呢,为了孩子也得坚持。”一位老师说,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事情,以身作则是重要法则之一。而这些,也是老师在家访中不断传达给家长的理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曹梦晴通讯员殷满成)日前,安徽丰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通过汇总征税的方式向蚌埠海关申报进口一票货...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