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城门,走城墙 江锡钰
最近几年,我在蚌埠和南京之间来回跑,在南京住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观察这个六朝古都的兴趣也越发浓厚。在我看来,南京最实在最物化的历史感就是现存的城墙。
南京的城墙早在东吴时期就开始陆陆续续地修筑,但真正大规模的以城砖修筑城墙,则是在明太祖朱元璋听从了学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之后。明代的城墙规制严整,从里向外,分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个层次。如今,宫城墙、皇城墙都荡然无存,以夯土为主外郭墙也基本“清空”,剩下的就是大约25公里的京城城墙了。这25公里城墙,比起当时京城城墙,少了约10公里,即便如此,也是世界上最长、原真性最好的城墙了。
明代京城城墙原有13个城门,但随着城墙的毁损,以及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调整,如今新旧城门还有十几个,明朝留下的城门占了多数。在这十几个城门中,有12个城门被选中每年春节挂春联,成为南京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2019年底,我就想着把南京挂联的城门全部跑一遍拍一遍,把能上的城墙全部走一遍,但疫情一来,春节出不了门,只好作罢。今年春节,疫情缓解,赶紧付诸行动:拍城门去!走城墙去!赏春联去!
说是春节,年二十九我就急不可耐地开始行动了。这天一大早,我乘头班公交车赶到集庆门,天还没亮,换了辆共享自行车,骑到武定门外,天大亮了,拍了门、联,弃车步行,穿过武定门公园,转到中华门拍摄后,回到集庆门拍摄,一个多小时,转了三个挂联的城门。
这三个城门,只有中华门是明朝留下的老城门。武定门是民国时增辟的,因门内长乐路上有座武定桥而得名。集庆门则是解放后新辟,门东是集庆路,门西则是集庆门大街,街门皆因南京别称“集庆”而得名。中华门原名聚宝门,民国时改为现名。该门随明初城墙所建而建,取名“聚宝”,据说与朱元璋借后不还沈万三家聚宝盆的故事有关。此门为明初十三个城门的“第一门”,门内有藏兵的瓮城。三个城门的春联写的都很漂亮,我在三个城门前都流连再三,吟咏再三,比较起来,中华门的春联最是大气磅礴:“一百年岁月流金,大业有成,射斗龙光腾古国;九万里河山聚宝,中华无恙,冲天牛气数今朝。”不仅新旧城门名巧妙嵌入,而且去年今年的政治、民生、风俗等所有重要元素都对仗工整、音韵铿锵地写了进去。
南京的城门联之所以能保证高质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每年都面向全国的楹联爱好者们征联,十二副城门联是从数千副应征作品中由专家们反复挑选出来的。应时应景,文采斐然,全部由书法名家书写。你看玄武门的这副联:“千里莺穿柳,恰画桨声声,摇来万顷春波绿;五洲蝶恋花,伴和风阵阵,升起一轮旭日红”。再看太平门的这副:“浩荡无边,听牛笛催春,春生天下;太平有象,看莺梭织锦,锦布江南”。在这样如诗如画的妙语面前,怎能不让人击节三叹!
不同于太平门是明初的老城门,玄武门是上世纪20年代为开放玄武湖这个昔日皇家园林给社会公众,变私园为公园而增辟。如今玄武门也是玄武湖公园的正门,走进城门,进入公园,或在林间穿行,或在岸边伫立,欣赏眼前湖光,远眺紫金山色,自然是赏心悦目,而登上20多米高的城墙,俯瞰远望,更是襟怀舒畅,别有韵味。年初二下午,我拍完城北的神策门春联后,由此门登上城墙,一直走到玄武门城楼,这段两公里多的城墙下面就是一碧万顷的玄武湖。在城墙上欣赏,步步是景,拍照停不下来。
南京的城门边如今都辟为公园,而城墙又基本上是沿着秦淮河蜿蜒。秦淮河本是城墙外的护城河,如今主城区从上游的七桥瓮湿地公园到下游的三汊河入江口,十几公里的河道两岸,全部建成了风光带。所以在城墙上行走,如同画中游。年初五,我拍完狮子山下的仪凤门,穿过绣球公园,从挂联的挹江门登上城墙,一直走到不挂联的华严岗门(本世纪随察哈尔路改造工程新辟的城门),第二天早上又从华严岗门走到有名无实的定淮门(明初老城门,后拆除),一路下来右手边的秦淮风光一直伴随着我走下城墙。
算起来,我已先后走过集庆门到中华门、神策门都玄武门、挹江门到定淮门三段城墙,有些段落的城墙暂未开放,但我已经“溜过”墙根,从城东标营门到中山门,墙下就是月牙湖边,风景秀丽,我在湖边徜徉,也即在城墙下漫步。从中山门到太平门,我顺着墙脚走,也就是在环紫金山绿道中穿行。当然,一旦这些段落的城墙开放,我肯定还是要去走一遍的。
这个春天真好!
新闻推荐
钱新华正在照顾病人。她,一生清贫,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照顾一对重病的儿女;她,生活无忧,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楼下的...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