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 □谷小红

蚌埠日报 2021-02-23 08:24 大字

连天瑞雪千门乐,献岁祥梅万户香。进入腊月的一天,我下班回家,刚走进小区,突然间,我抬眼望见了不少人家的窗户外挂着很多正在晾晒腌制好了的腊肉、香肠、咸鱼等年货,眼前的一切告诉我春节就要到了,油然间,儿时的年味飘进了我的脑海里。

买年货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置办年货是非常难的事情,一是家家经济条件都不是太好,二是商品匮乏,买啥都需要票证。随着春节的临近,由于父母都在单位里工作,那时的企事业单位每周只有周日一天休息,有时就连一周一天的休息都还要加班或者参加政治学习。家里置办年货有时会让放了寒假的哥哥们去买,那时置办年货,我们首选的就是中平街菜市场,蚌埠人俗称“大菜市”。

去置办年货的那天,天还没有亮,父亲就早早地喊醒熟睡中的哥哥们,父亲拿出家里最贵重的“宝贝”红布包,一层层打开,再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几张票券,告诉大哥:这张是买鱼的,这张是买肉的,这张是买鸡蛋的。还不断嘱咐哥哥要把钱和票券装好,不要弄丢了。

等我两个哥哥抬着满满一大竹篮子的鱼、肉还有鸡蛋等年货,气喘吁吁地回到家时,已是上午九时多了,因为在那个年代,买啥都要排队,这还是两个哥哥分头排队才能顺利的买回这些年货,否则第二天还要再去一趟。

望着一大竹篮子的菜,我们就垂涎欲滴地盼着春节早点到来。

贴春联

贴春联是春节里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在年三十的前几天,父亲单位的工会办公室里,人头攒动、欢声笑语,这里成为父亲单位最热闹的地方。不大的办公室里挤满了前去索要春联的员工们,单位里的书法爱好者,在这几天都会大显身手、不知疲倦地一连写上个两三天,拿到春联的员工们个个都是喜笑颜开,兴高采烈,只等春节的到来。

在吃年夜饭前最隆重的事情就是贴春联。在贴春联前,家家户户都要把门彻底清扫一遍,春联贴好了,也就标志着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刻到了——年夜饭开始了。

穿新衣

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想穿一件新衣服也是比较奢侈的梦想,因为想买一件新衣服、置办一床新棉被套或者买几尺布都要布票、棉票,每个人都是有计划的。

我们家姊妹多,每年春节不是人人都能穿上一件新衣服的。一般都是先给哥哥或者姐姐做一件新衣服、新棉袄,我们作为妹妹,只能拾姐姐穿小了的旧衣服穿。但偶尔,父母也会给我们买一件或者亲手缝制一件新衣服穿。

每年春节前,母亲总会想方设法给我们姊妹几人中的两三个缝制一件新棉袄、新棉裤。母亲利用休息之余,在外婆的协助下,亲手缝制新棉袄、新棉裤或者做一双“三块瓦”棉鞋。就是缝制好了,母亲也不给我们立即穿上,总是叠好放在箱子里,等到春节才会给我们穿。

春节在我的期盼中如期而至,母亲给我们做的新衣服、新棉袄、新棉裤还有那黑色灯心绒面料的“三块瓦”棉鞋,在年三十那天都从箱子里拿出来给我们穿上。有新衣服穿的个个都是兴高采烈,刚穿好新衣服就大哄一声,立即冲出家门跑出去在小朋友们面前显摆。

年夜饭

年三十的傍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是一年里最开心的时刻。

那时的一顿年夜饭没有现在的年夜饭丰盛,按照现在的标准也就是平时的家常饭菜。但在计划经济时代买啥都凭票证,如果没有还真的啥都买不到。

年三十的傍晚,父亲或者哥哥贴好了春联,最开心的时刻终于到了,那就是放鞭炮。一家人都围在庭院里,哥哥把最大的一盘鞭炮拿出,挂在竹竿的一头,父亲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夹杂着我们姊妹几个的欢笑声,标志着年夜饭即将开始。虽说那时的年夜饭没有现在的丰盛,最“硬”的菜也就是红烧鱼、海带或者萝卜烧肉,但一家人能团团圆圆、欢欢喜喜地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是一年里最美的幸福时光。

拜大年

在老家过春节,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去给大伯、叔叔们拜年,那时农村的经济条件更差,但也有我开心的事。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奶奶家房前屋后的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结伴去给长辈们拜年。大爷、叔叔们满脸笑容地给来拜年的小朋友们拿出自家种植、自家炒制的花生、葵花籽,每人抓一把。遇到有自家熬制的红芋糖的大爷家,还会掰一小节麻秸棒给我们小朋友每人搅一棒红芋糖,有的家还将红芋糖做成糖瓜子,红芋糖和糖瓜子都是我的最爱。每当出了大爷、叔叔家门时,我总会拿出花生或者葵花籽和小朋友们换他们的红芋糖或者糖瓜子吃。

我漫步走在小区的路上,空气中弥漫着腊梅的芬芳,花坛里的腊梅不知啥时候已经怒放,沁人心脾。这时,不知哪里吹来了一丝冬日的暖风,捎来了甜甜的红芋糖味道,胜过蜜的甜,这是我儿时的味道,儿时的年味。

新闻推荐

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三问

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首次对中...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