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 加强技术攻关 提升玻璃产业核心竞争力 首席记者 顾楷 通讯员 周鸣 孙亚文
“裹着棉衣进去,穿着衬衫出来。”用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刘志刚的话说,每进行一次技术攻关,就像经历了一个寒暑——连续两周在高温生产线上24小时的坚守,让人即使身处寒冬也能大汗淋漓,但只要能为中国玻璃继续领跑世界贡献哪怕是一个数据、一些经验、一丝力量,也能让人感到秋收般的幸福。
刘志刚是河南洛阳人,30多年来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研发和管理工作,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建材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是安徽省“江淮杰出工匠”“技术领军人才”,也是蚌埠市评定的首批“大禹英才”。2017年,刘志刚来到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在彭寿院士的亲自指导下,在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下,带领队伍集中精力攻克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0.12毫米世界最薄玻璃,并推动其实现量产。
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的核心材料,能够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电视等显示终端。在电子产品轻薄化、便携化、多功能化的今天,所使用的玻璃材料越薄,其透光性和柔韧性就越好,产品重量也就越轻。但是玻璃太薄又极其易碎,如何才能兼顾玻璃的薄度、强度和韧度?以往,这样的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国外企业手中,严重影响国家信息显示行业安全。
0.33毫米、0.2毫米、0.15毫米……多年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矢志不渝坚持自主创新,一次次刷新中国超薄电子玻璃薄型化的生产纪录。刘志刚来到蚌埠后,进一步加强对超薄电子触控玻璃的技术攻关,在集中生产攻关的过程中指导技术团队攻技术、谋参数、把工艺,指导品质管理团队勤分析、抓缺陷,依靠创新驱动在电子信息显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再次取得新突破。2018年4月,0.12mm超薄浮法玻璃的工业化批量稳定生产,实现了从1.1毫米“超薄”到0.12毫米“极薄”的跨越,打破了国外的产品和技术垄断,为我国玻璃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原材料支撑,再次创造由浮法技术拉引的世界最薄纪录,这一纪录一直保持至今,它标志着我国玻璃在世界上已实现从“跟跑”、“并跑”走向“领跑”的重要跨越。
“5G时代已经来临,万物互联、人机交互趋势不断凸显,未来显示将无处不在,显示玻璃也将向超薄化、大尺寸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刘志刚说,玻璃行业技术更新较快,对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抢占,不进则退。当前,自己正按照彭寿院士的要求,朝着“更薄玻璃”的方向努力,带领技术攻关团队加大对0.10mm超薄电子触控玻璃的研发,争取通过不断自主创新,早日在“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新突破,为民族工业增光添彩,为蚌埠加快打造“中国硅谷”贡献出力。
刘志刚说,蚌埠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氛围。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各类人才加大支持力度,依托这些良好的支持政策,公司建立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并与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有效保证了公司产品的创新能力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自己所在的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已经是国内唯一一家具备生产0.12mm-1.1mm全系列超薄浮法电子玻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连续三年产销率90%以上,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下一步,我们还将充分发挥自身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优势,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吸引下游企业来蚌埠布局,助力蚌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刘志刚表示。
新闻推荐
农历牛年春节,全市商业企业推出百余场各具特色的营销活动,消费市场红红火火、购销两旺,呈现出传统与新潮相互碰撞的...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