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村里人都带动起来致富,才有意义”
全国劳动模范张国前“自己不过了,也要给乡亲们的钱付掉”
记者:据我们了解,您是2008年左右从上海回乡创业的。当时在上海发展得不错,怎么突然产生回家乡重新开始的念头?
张国前:那些年在上海发展得确实不错,自己开了个汽贸公司,不能说成功,但是至少小康达到了。但其实老早我就有回来创业的念头了,也跟家里人聊过。父母反对,“我们辛辛苦苦在地里干了几十年也没干出啥名堂,你现在在上海发展不错,跑回来干啥?”我爱人也说“人家都往城里跑,我们在上海好好的,你要回来种地我可不同意”。
直到2008年3月,我带客户到上海郊区农家乐游玩采摘,回家后我把摘的草莓给爱人和孩子吃,他们说好吃,还问从哪里摘的、什么价格。我说农家乐的、40元一斤。我爱人听了说“种草莓也很赚钱啊”。通过这样一件小事,我抓住机会反复劝说家人,他们终于同意跟我回乡。2009年8月,我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到了生我养我的燕山乡王巷村。
刚回来的时候,我们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去了南方打工,村里留下来的多数是老人、孩子,村民们不大重视农业,有的家种些粮食,有的家地里都长了草,就放在这。生活上大家基本上就是打打麻将,有时候再赌赌博,老人不会开拖拉机,生产没法干。我回来之后,至少能把六七十岁的人集中起来干干活,免得他们在家里打麻将、吵架。有活干了,挣钱了,他就啥都不想了。时间长了,还能吸引点进城的年轻人返乡,这样不就为村里作贡献了?致富就有意义了。我觉得人呢,就是要考虑到,不仅自己做好了,还要把村里人都带动起来致富。
记者:家人反对主要是针对哪些方面?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的想法也改变了吧?
张国前:他们怕我累啊,人受苦啊。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其实他们还是那个想法,觉得我没有在上海的时候舒服。那样一年赚个一两百万,人舒服,风不打头雨不打脸的,坐在办公室指挥业务员让他们做生意就可以。有大客户,我出面谈谈生意、喝茶吃饭就行了。做农业的话,要想挣个一两百万多难。刮风下雨都要往外跑,怕棚子吹坏了,怕庄稼给水淹了。冬天冷了也要去看,怕草莓冻坏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我一年得穿坏五双皮鞋,在上海一双皮鞋穿两年。除了体力上的付出,包了几百户农民的地,还带了一百多个农民去创业,太操心。所以你看我现在又黑又瘦,以前可是又白又胖的。家里人看着肯定心疼。
记者:那您印象中最辛苦的时期是什么时候?
张国前:是2018年的那场大雪,那时候我们的草莓刚开始卖还不到一个月,棚子里还全是红彤彤的草莓,正在丰收,可喜欢人了。可是一夜之间大雪就把棚子全压倒了。一年忙到头,好不容易收获了,收成还这么好,满棚子草莓一下被雪埋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个雪大得,路都走不通,往大棚去的路上雪都埋到大腿,好不容易走到棚子跟前,干活都干不动,人一半身子都陷在雪里。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尽量抢救,我带着几十个村民一起扒雪,好不容易扒了几个棚子的雪,也没抢救出多点儿草莓出来。就眼睁睁看着几百万的收入毁于一旦。
回到家,一身从头到脚全是雪、泥、汗,不成样子。更辛苦的在后面,那一年亏了三百多万。大雪之后很快就到春节了,虽然颗粒无收但也得付地钱,工钱。我实在拿不出来,最后是借钱给村民们付的,除了贷款,还找亲戚朋友借,最终好不容易付掉了。本来承包土地就是诚心想带乡亲们致富,到年关不给人家钱哪行呢?自己不过了,也要想办法给人家钱付了,不能转过年。
“最操心的就是村里的老人”
记者:确实,带动的人多了,操心的人和事就多。那您现在最操心的是什么?
张国前:就是我们村里的老人。每家每户,我都尽量记挂着。比如原来我们有个老党员来干活,干着干着身体不好、不能干了,但是他家里有些困难,就还想硬坚持着来。我就对他说,你回家吧,有困难了,或者过年过节了,你跟我张嘴。他回家后我们也经常去帮扶,每次过年过节给他带些米面粮油,带些钱。遇到这样的困难户就得操心,他不来干活了你也要关心他回家之后怎么样,要经常去看看。再比如村里一个患小儿麻痹的残疾人,到哪儿干活人家都不要,我想那就我要吧,力所能及干点手头的活。总之村里的老人,只要能干一点活的,找到我了、想挣点生活费,我都同意他们来,拔拔草,或者能干点啥干点啥。我们村里老人多,每年过年过节,哪怕不在我这干活的,我们都把自己种的米包装好,再买些油,一起送去,我想让他们晚年能感觉到,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关心他们。
年轻人也有被带动回来的。一方面现在回蚌埠就业收入也提高了,还有的回乡来,在我这里学学技术,然后种些大棚蔬菜、草莓,在农村发展一些产业,或者跟我一起干。虽然收入跟南方比还略低一点,但关键是能顾上家。
记者:所以您这个“带头”非常重要。
张国前:对啊,农村就是这样,你牵个头,很多人跟在后面就敢干,然后慢慢学会了才愿意单独干。一上来就自己干,大多数人不敢。我牵头,大家一起学、一起干,有经验了、有底气了,尝到甜头了,大家胆子就大了。比如投资方面,一些初创期的农户,我就跟他们一起投资,提供技术指导,等三两年后收入好了,他技术也学好了,把我的投资还给我,就可以自己独立了。技术方面,因为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稍微带点技术含量的事情,往往就不敢去尝试和创新。拿大棚草莓来说,冬季夜间温度的控制和病害防治就是技术难点,大棚冬天暖、湿,夜间起雾,容易让草莓花朵起霉菌。防控不好的话,感染起来有可能全军覆没。这个技术难题,我们经常交流,特别是最近四五年,我们还邀请了以色列、日本的农业专家到公司来,跟他们交流,一夜起来多少次开关棚门,调控温湿。作为带头人,遇到难题,除了我就没有人敢尝试,那就我去尝试、我去解决。
记者: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您也有影响吧?印象中那也正是草莓上市的时节。
张国前:危中有机。影响肯定有,那时候有半个月路都封上了,市民出不来,草莓没法销售。春节前后正是草莓价格高的时候,基本上在20元到30元一斤,我们正卖得起劲,疫情开始了,小区封闭了,每个村、路口都封闭了,草莓卖不出去了。眼看着棚子里草莓已经长得跟鸡蛋差不多大,又好吃又好看,如果一直卖不出去,就要坏掉了。特别着急的那个时候,我闺女给出了主意,就是通过微信群销售。我们很快就建立了几个微信群,全市配送。今天订购,明天送到小区门口。我们十来个人每天早晨天一亮就起来忙,摘果、包装,从下午送到晚上,一直忙到晚上9点、10点,最远的,都送到淮上区的桃花园等小区。
但是这也让我们开拓了网上销售的新渠道,所以一直保留了下来。微信群这个销售渠道,疫情期间占我们销量的90%,现在也能占到30%左右。农产品保鲜期短,电商方面往外地走,运输成本还是太高了,所以我以前没有想到过电商方面,这次通过疫情期间的销售,我们开始在本市通过自己公司的车辆配送,还是很便捷的。这也是开发出了新的销售渠道,所以我说危中有机。
【记者手记】
只看外表,张国前哪里都不像一个成功的“老板”:黑黑的脸、瘦瘦的身材,免不了沾着泥的皮鞋与裤脚,冻疮有些开裂的粗糙的手……
与之交谈,却能够感受到他敢于冒险、勤于创新的企业家担当,不忘初心、扶助乡里的企业家情怀。很多人看到了他有所成就的今天,然而这些年里大雪压埋中的绝望、雪水泥水中的摸爬、半夜看棚时的困倦、遭遇疫情时的挣扎,却只有他自己知晓。
放心不下村里的老人,大家都富了才有意义——因此而自觉放弃了“风不打头雨不打脸”的张国前,用十几年来的行动诠释着劳动的价值,用不断的带头创新彰显着模范的作用。
新闻推荐
在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蚌埠市小记者团组织我校小记者去市中级人民法院参观学习。以前只是听说,从未有机会对法院进行...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