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一座“常来常新”的城市 九市参会人员来肥话“人才”谈“印象”
徽风皖韵,迎客天下。10月28、29日,第三届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人才峰会在合肥召开。
如何促进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参会来宾对合肥印象如何,对未来合作有何期待?……在本次峰会期间,来自九城市的参会人员围绕“人才一体化”这一话题,纷纷建言献策,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推进长三角区域资源整合与互联互通
中国科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
包信和说,G60科创走廊汇聚了大量的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具备很好的人才和科研基础,是我国人才密集度最高、储备丰富、吸附力强、流动率最快的区域之一。
对于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包信和提出自己的展望和建议。
包信和说,人才一体化的核心是要破除行政壁垒,实现人才自由流动。从G60九市的层面,制定集科研攻关、产业培育、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人才政策,设立区域内统一门槛、互通互认的人才评定与评价标准,一揽子解决人才认定、职称职级、考核评价、晋升发展等人才关心的重点问题,促进人才自由流动,盘活人才资源。
其次是做好服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减弱因区位优势产生的“虹吸效应”。可以利用电子政务等技术手段,畅通区域内各部门、各环节、各领域数据,加强对人才一体化与区域创新合作的公共服务支持,使得人才“愿意来、进得来、留得住、不想走”。
三是要搭建平台。包信和建议,重大研究平台和良好科研生态是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高校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大科学装置等研究平台的人才集聚作用,通过科技资源共享,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以人才为核心,围绕科技、产业、项目、资本的‘人才+’模式,构建和形成一个全区域、全行业、全天候的合作网络,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的资源整合与互联互通。”包信和说。
“到合肥非常亲切,希望有更多合作”
盛世泰科生物医药公司首席执行官 余强
虽然是第一次来合肥,但是余强对于合肥有着特殊的感情。余强的父母都是中科院的职工,从小在中科院长大的他对中科大耳濡目染。
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余强,于1999年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其研究成果被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法国科学家让-马里·林恩引用在国际知名刊物《自然》上。
2002年,余强开始进入美国制药界工作,2010年回国创业,利用他在医药领域的丰富经验,构建多层次的研发产品线,瞄准千亿级的医药市场。
在余强看来,长三角融合发展势头良好,可以把整个长三角人才、政策优势等聚集在一起,在各个城市进行“分摊”。
“从药物研发角度来看,人才、研发、生产这些节点都可以分摊。比如我公司的人才可以不在苏州公司上班,在家所在的城市上班。其他城市的人才也能为我所用。”
余强具有二十多年新药研发实战经验,研究领域为小分子创新药、代谢类疾病用药、抗肿瘤用药及罕见病用药。此前,他曾去过蚌埠、安庆考察,此次来合肥,他希望能和合肥的生物医药公司及中科大教授进行交流学习。
“我和科大的教授进行过交流,他们的高端研发成果,到了后面的产业化阶段,如何把实验室成果推向临床,我希望我们能有更多的合作。”余强告诉记者。
“合肥培育人才的诚意,很了不起!”
金华市双龙计划专家、锋鸟车业总经理沈建军
参加此次人才峰会,让来自浙江金华的沈建军收获颇多,“我在开幕式上听到了许多高端人才关于创业、发展的经验分享,也看到了合肥对高精尖人才扶持的力度和决心,相信每位人才在合肥都会有很好的发展。”
沈建军主要研究先进制造业与数字化运营一体的新能源两轮车,今年上半年,他曾到合肥进行市场考察。在他看来,合肥的发展超乎想象。“来到合肥的第一感受就是整个城市很有活力。合肥对人才的重视和扶持,尤其是在培育以中科大为首的科技型人才方面,所做出的诚意之举很了不起。”
放眼于自身所处的行业,沈建军坦言,近些年,他们公司的许多二级供应商都迁往合肥及其周边,合肥的产业生态和配套资源犹如一块磁铁,把越来越多制造业的中坚力量和高精尖产业聚集在这里。“合肥的发展速度太厉害了,无论是高新产业的布局,还是对优秀企业和人才的培育,都值得我们这些创业者去关注。”
沈建军认为,作为一名创业者,他决定将公司或者项目落户于某座城市,一定是看重了这座城市的孵化资源和集聚效应。“优质的孵化资源意味着更低的创业成本,产业集群意味着资源的高效匹配和更加深度的融合。”
同时,沈建军也建议,在抓好第一梯队上的高精尖项目的同时,希望合肥也能够多多关注二级梯队上的产业,让二级梯队上的产业充分发挥出资源配套、服务供给的能力。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度发展,各个城市的产业分工和布局逐渐清晰,合肥的产业生态也越来越成熟。”沈建军说,希望借此峰会,九城市之间的联动能够更加频繁,人才互通,信息共享,成为人才创业和发展的沃土。
“我们和合肥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蒋伟坚
在宣城工作,在合肥念书,对于合肥的发展,蒋伟坚是极为熟悉。在他看来,合肥的发展日新月异,是一座“常来常新”的城市。
蒋伟坚透露,他所在的公司将产业分布在长三角科创走廊的沿线上。“目前,我们的产业基地除了以宣城为主,在苏州、无锡、合肥等长三角城市,都有产业布局。在合肥,我们还和安徽大学共建了产业基地。”蒋伟坚坦言,近几年公司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他们还建立了自己的院士、博士工作站,这些都受益于长三角科创走廊对人才的吸引力度。
蒋伟坚感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的举办,拉动了长三角地区之间政府、产业和人才的交流。“以峰会为引领,我们不仅加强了沟通,更加强了未来在产学研方面的合作。也促进了政府对地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关注。”
通过此次人才峰会,蒋伟坚和许多潜在的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未来,我们和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电源产业等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好配套,充足动能。”
连续三届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对产业、企业和人才的发展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蒋伟坚也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举办一些细化产业的小型峰会。
“在今后的人才峰会中,可以举办多个分论坛,以各个产业、高校或区域为主题,如橡胶产业峰会、技能人才峰会等。”蒋伟坚说,他们很期待能够和同行业、同业态之间的人才深入沟通,催生更多合作机会。
对合肥“芯屏器合”的发展感到钦佩
嘉兴奥罗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欣
嘉兴奥罗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欣虽然是第一次来到合肥,但他表示,对合肥感到很亲切。
“我在清华大学读博士时的导师,就是合肥人,他平时也常和我们讲一些合肥的事情。”作为半导体行业从业者,万欣表示,这些年对合肥的名字也是“如雷贯耳”。
“在技术水平、产品制造、产业集聚等方面,合肥的‘芯屏器合’产业都做得非常棒,从一个相关行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地方,做到中国半导体行业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基地,我非常钦佩。”
近些年,依托G60科创走廊的发展,万欣得到了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交通的便捷对我们开展学术研究、技术开发带来了太多好处,我们企业平时在产品开发、技术合作等方面,就经常沿着G60科创走廊城市‘进行’。”万欣表示,这次在合肥开展的峰会,是又一次促进企业发展的好机会。
“G60科创走廊的许多兄弟城市,在半导体行业都有着很好的基础和发展,希望在这次峰会上,我能认识更多优秀的同行,接触到更多高端的人才,也期待和大家能深入交流,共同开展一些合作。”
万欣表示,这几年,明显感觉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越来越深入。“未来,我期望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区域内能诞生更多的、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成果,我也期望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周洪 刘畅司晨 刘小容/文 高勇/图
新闻推荐
蚌埠市首届文创大赛获奖作品集中亮相 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去市博物馆参观
获奖作品展示。本报讯(记者何沛文/图)印有“我滴孩”等字样的蚌埠土话的手机壳、小人头像造型的耳钉、大禹...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