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起搏器植入有“窗口期” 术前须接受专业评估 专家呼吁:正确认识帕金森病 做到早诊断早受益

淮河晨刊 2020-10-21 08:40 大字

本报记者张婷婷

是不是所有的帕金森患者都可以手术治疗呢?手术治疗和药物控制那种更有效?高科技是不是意味着较高的治疗费用呢?……10月20日下午,蚌医二附院举行脑起搏器治疗成果推介会暨帕金森病义诊活动,医学专家现场揭示关于帕金森病的早期鉴别、药物控制和脑起搏器植入治疗的相关问题。呼吁帕金森病关键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僵硬等症状,须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治疗。

大脑中装起搏器七旬老人重获“稳稳”的幸福

邵先生是地道的蚌埠人,年轻时当过兵,身体倍儿棒,退伍后干起了水果批发生意,全国各地去进货。可在一次采购过程中,他突然发现右臂发酸,还时不时地会出现轻微的颤抖,于是赶紧回老家检查,却迟迟无法找到症结。

后来,老邵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开始接受药物治疗。起初病情得到了一定缓解,老邵欣喜若狂,以为自己终于找到救星了。但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的剂量越加越多,可疗效却越来越差,副作用也越来越大,老邵的身体开始越发不受控制,盗汗、失眠、心慌、肾积水等药物副作用也开始显现,老邵变得郁郁寡欢起来。“那个时候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与旁人沟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与负担。”老邵回忆道。

今年6月份,老邵从老战友那里得知蚌医二附院可以治疗帕金森病,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王大巍教授。经过全面专业的评估与检查,在征得老邵及家属同意后,王大巍教授为他实施了脑起搏器植入,术后邵先生迅速恢复了以前生龙活虎的样子,做饭、拖地、看店、搬水果,样样都行,他变得爱笑了,也爱出门了。

“已经有很多年不知道稳稳地走路、慢跑是什么滋味了,我太激动了。”邵先生激动地感慨道:“人这辈子啊,没有什么比有尊严地、好好地活着更重要了!”

脑起搏器植入有“窗口期”术前须接受专业评估

王大巍博士解释,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常规手段,但并不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长久缓解。更为重要的是,药物疗效较好的“蜜月期”一般只有3至5年,此后疗效逐渐下降,就会出现剂末现象、异动症、冻结步态等症状。此时,帕金森病开始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到晚期时,还会出现痴呆症状。

“帕金森病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疾病,目前没有有效治愈方法,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方式都只能延缓患者的发病。”王大巍指出,当出现剂末现象至严重痴呆、抑郁症状这段时期,是患者接受起搏器植入术的“窗口期”,越早手术效果越好,受益时间越长。

据悉,脑起搏器手术也叫脑深部电刺激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从而达到控制和改善患者动作迟缓、动作失调、肌肉僵直或震颤等症状,明显降低服用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但专家提醒,虽然起搏器治疗效果显著,但并非每位患者都适合接受手术治疗。其适应症是原发帕金森病,病程超过4年,年龄小于75岁,药物治疗效果衰减,且对手术期望值比较合理的患者。

据悉,蚌医二附院从2018年就成立了以医学博士王大巍主任领衔的帕金森病诊疗专业团队,致力于帕金森病的科学的全程管理。目前脑起搏器技术,已经让近300例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特发性震颤等患者重新恢复正常生活。

新闻推荐

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 用心守护“折翼天使”

“以前孩子站都站不起来,现在不仅能走路了,基本生活也可以自理。”看着孩子日渐康复,小乐的奶奶感激地说,“感谢残联...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