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哥 陈育亚

淮河晨刊 2020-08-06 08:30 大字

我的老家在淮河岸边的禹会村,这个村有四千三百年的历史,曾经是禹会诸侯的圣地。

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大哥初中毕业就只好回到家乡务农。那时,大哥是我们村里学历最高的文化人,也是个有理想的人。他不甘心碌碌无为,想做一番事业,带领乡亲们一道勤劳致富。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大哥悟懂了“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就采取自己掏大头,大家自愿掏一点,或者参加务工,或者提供车辆等工具,用了一个冬季的时间,把村庄的一条主干道由泥泞土路修建成砂石路,方便了乡邻出行和车辆运输。进村的路修好了,大哥又琢磨起村庄到蚌埠、到马城交通困难的问题。他说服了家人,约好了乡邻,一起把村庄外的路进行了必要的修补。向农村信用社贷了款,购买了两辆小客车,搞起了长途客运,方便了乡邻进城,乡邻对此纷纷称赞。

几年下来,大哥搞客运和后来经营沙石运输都有了一些收入,又琢磨起搞活村里经济的事情了。大哥知道,无商不富,无商不活,无商不方便百姓。他向村里领导汇报了想修路建街的想法,得到了村里干部的支持。于是,在禹会村西塘的十字路口,那个叫小街口的有二亩地的地方,大哥自己掏钱,村里干部组织乡邻平地、垫石子、和砂浆、砌货台,一条有十几个摊位的袖珍小街就建成了。远古存在、今又恢复的小街一下子有了生机,热闹起来,也似乎恢复了古街的风韵。小街的建成活跃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村民们一有空就来到小街“闲话场”,交流天南地北、国内国外的信息,探讨各种致富经验,寻求解决各种问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后来,大哥凭借自己搞企业的天赋,还带领乡邻们搞砂石运输、蚌埠到扬州的长途客运、建楼板厂等,是村里喜欢创业的贤人。他踏踏实实地为乡邻致富尽力,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成为有些名气的农民。

在创业行善的岁月中,大哥步入了老年。现在大哥有时在长途车上卖卖票,有时在家带带孙子,有时在小区里义务整理绿化,过着自己想要的快乐生活。

大哥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用行动书写了一个普通百姓为实现小康社会的梦想而奋斗的历程,他也因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新闻推荐

人保寿险蚌埠中支公司保险知识微课堂 医生都说没事,为什么我却买不了保险?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会定期体检,身体某项指标出现异常时,医生表示这个问题不大,甚至不需要治疗,然...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