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淮河晨刊 2020-07-15 07:16 大字

汤和铜像。图片来自网络元青花大罐汤和墓神道。图片来自网络汤和墓。图片来自网络市博物馆展出的汤和墓文物图片。汤和墓是蚌埠市重要的历史遗迹,坐落于龙子湖东岸、曹山南麓。这里山水相连、风光秀丽,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六百多年来,汤和墓虽历经风雨、屡遭破坏,但园区遗迹仍依稀尚存,更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不但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成为追寻历史,凭吊先辈,抒发爱国情怀之地。

一生战功卓著晚年功名终老

汤和,字鼎臣,生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凤阳东湖村人,与明太祖朱元璋同乡,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春,淮南郭子兴在濠州(今凤阳东)响应颍州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农民大起义,汤和率壮士10余人从郭起义,屡立战功。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以兵属朱元璋,至正十六年(1356年)以功升统兵元帅,洪武三年(1370年)以功封中山侯,赐以铁券,洪武十年(1377年)正月改封信国公,俾议军国事,仍赐铁券,益恭畏,不自骄盈,洪武二十年(1387年),倭寇为患东南沿海,汤和海上筑城数十所,增戍以固守备,后告老还乡,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七日,卒于凤阳,葬于曹山。

纵观汤和一生,起于阡陌,拔于行伍,转战中原,杀敌漠北,为朱元璋夺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明朝建立后,他又多次带兵铲除割据叛乱,驻守东南消弭倭患,为王朝统一和巩固奠定了牢固基础,后被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史称东瓯襄武王。

虽然戎马一生、战功卓越、位极人臣,但汤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其免于朱元璋杀戮,得以告老还乡、安享终老。采访中,记者每每与人聊及此人,无不感叹于其不恋权位、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

众所周知,明太祖起于草莽,痛恨贪官,又生性多疑,热衷集权。建立明朝后,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永保朱家天下,掀起了一拨拨的大清洗,几乎把所有开国功勋屠杀殆尽,只有寥寥数人幸免于难,汤和就是其中一人。

史载,早在镇守常州时,汤和就曾因酒后乱语得罪朱元璋,以至于被皇上记恨。其后数年,在多个场合遭到皇上训诫,汤和从此变得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天下承平日久,他见皇上不欲诸将久掌兵权。于是,未等皇上下旨,就主动要求解除兵权,告老还乡。结果,皇上当即为其在老家凤阳兴建府邸养老。最后,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汤和病逝于府邸,享年70岁,后安葬于曹山。

生前免于诛杀身后难逃盗贼

7月8日下午,记者乘车来到汤和墓园北门,走近门口却发现大门紧锁,谢绝参观。“现在闭馆了,等开馆再来吧。”指了指大门上的通知,看门大爷扭头回到传达室。原来,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加之进行升级改造,墓园从四月起便闭门谢客。

未进墓园固然有些遗憾,好在市博物馆有文物和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记者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汤和生平事迹、卓越战功以及为明朝建立做出的巨大贡献。

7月10日,记者来到了市博物馆。在古代历史陈列展厅,有一块专门开辟的展区,用于介绍汤和事迹、墓园现状以及陈列部分出土文物。

“这是汤和墓园的模拟效果图,不但大体复原了墓园原状,而且配附了相关文字介绍。”博物馆讲解员说,墓园现占地54.19亩,坐北朝南,墓室是依山开凿而建的长方形石坑砖石结构多室墓,由前室、后室和一侧室构成。地上主要由茔冢、重修的享堂、两侧偏殿、石像生、神道组成。其中,神道前端立一块高6.35米的神道碑,两侧有石刻6对:望柱1对、战马及侧立牵马士1对、跪羊1对、坐虎1对、文臣1对、甲士1对。

通过模拟效果图,记者注意到,墓园位于山巅,一条笔直的神道直通享堂,神道两侧矗立着石像生,虽然只是逼真的画像,但仍能感受到那份庄重肃穆。据讲解员介绍,墓园的石像生尽管侵蚀严重,但皆为原始真迹。相比之下,地下墓室则破坏严重,因盗墓贼的光顾,原始格局已无从知晓,大部分陪葬物几乎被洗劫一空。

据了解,1973年11月,蚌埠市因修公路途经此地,文物部门遂对该墓进行抢救性挖掘。考古人员进入墓室后室发现该墓已被盗挖,后室顶部有两个明显的盗洞,可以断定,该墓室早期至少有两拨盗贼光顾,当年发掘时,墓室内满是从盗洞浸入的泥水,在乱土中还发现铁斧等盗墓工具。

躲掉了生前被诛杀,没躲过身后被盗墓。或许,这是汤和难以逃过的宿命。值得庆幸的是,尽管该墓已遭多次盗扰,发掘时仍出土了100余件珍贵文物,让后人能够从中了解这位墓主人的身份和传奇一生。

文物珍品传后世爱国精神永流传

了解收藏的人都知道元青花在瓷器收藏界的地位,由于存世稀少,全世界不到400件,大多收藏于国外,国内难得一见。然而,在蚌埠市博物馆就收藏了一件元青花瓷器,而这个稀世珍品正是出土于汤和墓。

采访当天,记者一走进汤和墓出土文物陈列展区,就看到这件青花大罐单独摆放显眼的中心位置。“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全名叫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瓷盖罐。”讲解员说,此器整个器面被青花纹饰覆盖,繁而不乱,为典型的元青花绘画风格。其主体纹饰为牡丹纹,盖面、口沿和底足部,绘有莲瓣纹、卷草纹、钱纹、海水纹、火焰间隔杂宝纹和弦纹等辅助纹饰,造型优美,体形硕大,线条流畅,色泽浓艳,不愧为元青花中的精品。

据说,当年文物部门发掘汤和墓地宫时,这件元青花大罐就躺在泥水里,是工作人员从淤泥里捞起来的。起初,大罐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是从明初墓葬内出土,故而将其视为明初洪武瓷器。后来,经过古陶瓷专家鉴定,这件青花大罐才验明正身。不少人也庆幸,幸亏有淤泥的保护,这件文物才得以流传至今,成为镇馆之宝。

除了元青花大罐,汤和墓展示区还陈列了许多墓室里发掘的其他文物。众多的文物、精美的配图在展示明初人的生活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人认识了汤和,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历史爱国主义教育。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来参观元青花的人就络绎不绝,还有不少是全家老小一起出动。”博物馆志愿者刘女士告诉记者,凭借着镇馆之宝的号召力,汤和墓展陈区如今俨然成为馆里人气最旺的“打卡地”之一。

和在博物馆一样,汤和墓园的人气同样持续走高。据了解,在经抢救挖掘后,汤和墓被改建为古迹园,墓室、享堂、偏殿、石像生、神道分别得到重建或修缮,园区初具规模后,免费向社会开放。2013年,该园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占一半,不但是本市文化旅游景点,更成为重要的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闻推荐

给爸爸的一封信 蚌山小学 四(7)班 任俊豪

亲爱的爸爸:您好!收到这封信,您一定觉得很意外吧?我有好多心里话想和您说,可是您太忙了!每天早上送过我,一直到...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