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课堂,如何守护好孩子的眼晴

蚌埠日报 2020-03-22 07:26 大字

正在上网课的孩子。近视儿童悄然增加

“孩子的眼睛近视了,小小的年纪就架着一副眼镜,看着真让人心碎!”

“妈妈,原来我站在这里能看清楚的字现在怎么看不清了?”3月18日上午刚上完网课,站在书架前翻找资料的陈嘉禾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让妈妈顿时紧张起来:“我的天啊!你是不是近视了?”

带着不安和恐惧,妈妈立刻带孩子来到蚌埠市妇幼保健院儿童视力康复中心。扩瞳、验光,一番细致检查后,医生最后告诉家长,目前孩子的左眼视力0.8,右眼视力1.0,有发展成为真性近视的可能性,应当立即进行矫正。

视力检查结果出来后,妈妈心痛不已:“孩子的视力是我最为珍视的,为了让孩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过去几乎不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今年寒假过后,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孩子不能正常到校上课,网上课程开播后,孩子不仅每天要按时上网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要求在手机APP上完成。”

这样以来,过去一直禁止孩子接触的电子产品,如今成为孩子每天离不开的学习工具。早上一睁眼,不是看电脑,就是看手机,为了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眼睛盯着手机屏幕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虽然她也不断提醒孩子让眼睛多休息,但最担心的事情还发生了。“孩子的眼睛近视了,小小的年纪就架着一副眼镜,看着真让人心碎!”

“现在的接诊量较去年同期大约提高了二成,孩子的近视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视力康复中心,值班医生姬敏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前来检查视力的孩子较多,除了原先近视过来复查的以外,新增加的近视儿童也不少。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已经近视的,眼睛的屈光度较过去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新增加的近视患者中,呈现出年龄下移的情况。“虽然大部分暂时还是假性近视,通过合理的矫正尚能恢复,但即便如此也给近视防控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孩子近视度数可能增加了,麻烦给她检查一下吧!”在胜利中路一家眼镜专卖店,一位家长在柜台前焦急地告诉验光师,假期以来,自己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一直在上网课,一天到晚对着电脑屏幕看,孩子的视力下降很快。

记者在这家眼镜店里看到,大约五分钟时间内,就有三四位家长带孩子前来复查和配镜。记者注意到,过来配镜的孩子虽然年岁不大,但大多都已经戴上了眼镜。

“到我们这里来配眼镜的都是老主顾,孩子过一段时间就会来复查,以便及时调整眼镜的度数。”验光师张顺利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前来复查的孩子较多,一些孩子眼睛屈光度较过去增长较快,现在日常的验光量跟过去周六周日相差无几。由此可见,过度接触电子产品已经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眼不离屏机不离手

看完电脑看手机,作业打卡做不停,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让孩子的眼睛不堪重负。

“赶快起床,开始上课了!”3月16日早上8时许,家住蓝天花园小区的陈女士把孩子从被窝里“哄”起来,穿好衣服,顾不得刷牙洗脸,就坐在了已经打开的电脑屏幕前。

打卡报到,网上上课,20分钟的一节语文课结束后,顾不上休息,孩子又开始对着屏幕做笔记,做完笔记,又拿来妈妈的手机,对着手机报听写、读课文……

“整整一个上午都在盯着屏幕看,不是电脑,就是手机,这还只是语文一门功课。下午还有数学和英语的网课要听,作业要做”。说起网课,家住金山花园11号楼的张杨颇为无奈。

其实网上上课的时间也不算长,一节课也就20分钟,而且一个半天也只上一两门课,但问题是网上上课后,孩子做家庭作业也离不开手机。每一位老师都要求孩子上传课堂笔记,孩子年龄小,过去在实体课堂上也没有做过笔记,现在每天老师都要求上传课堂笔记,孩子字写得慢,记笔记都要等网课结束后,再对着屏幕上的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常常上课20分钟,但课后对着电脑抄笔记需要一个小时。

如果仅止于此也就算了,更要命的是作业也要在手机APP上完成。就拿语文来说吧,本来生字词听写可以由家长来报,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都在APP里,学生必须听APP里的音频一个字一个字地报,不然,作业就无法提交。但是听音频报听写,孩子就要盯屏幕半个小时。还有就是课文朗读,本来家长都宅在家完全可以不使用手机,但APP设计的朗读作业,必须看着屏幕上的文字一句一句地跟读,这样孩子必须紧紧地盯着屏幕上的小字听一段读一段。

由于APP有自动评分功能,读不好,分不高,孩子就要重新读。这样一篇课文通常要读上四五遍,紧盯屏幕又是半个多小时。

看完电脑看手机,笔记作业做不停。虽然没到学校上课,但从早上到晚上孩子并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问题的关键是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让孩子的眼睛不堪重负。

“眼睛盯着电脑,手里拿着手机,电脑和手机几乎成了孩子的标配。”家住蚌山区中心花园9号楼的廖先生,出身皖北农村,大学毕业后留在蚌埠工作的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意义。自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起,他就对孩子的学习极为投入。为了让孩子更为拔尖,除了正常的学校学习外,他又给孩子报了语数英三门课外培优班。疫情的到来,校外培训班停业,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他一口气给孩子报了四门网课。

线上培优课程每次2个半小时,再加上课前辅导和课后辅导,一节课下来,孩子要紧盯电脑屏幕看3个小时,如果再加上学校安排的线上课程,每天孩子在网上的时间不少于6个小时。“虽然学习没耽误多少,但孩子的视力下降很快。”看到戴上了眼镜的女儿,廖先生既心痛又无奈。

合理安排科学用眼

“学习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能以牺牲孩子的视力为代价,如果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线上教育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教育的新的学习模式,它的优势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孩子坐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在疫情防控这个特殊时期,网上课堂是不错安排。

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有利必有弊。线上教育在给孩子带来知识的同时,也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一定的威胁,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既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又能有效地预防近视。

记者了解到,在教育部门推出空中课堂的同时,已经将保护孩子的视力问题一并考虑在内。从网课录制的时间上看,一节课的时间仅有20分钟,且教育部门对每天的课程也作了严格的限制:3月12日,安徽省教育厅发布的《安徽省中小学生线上学习近视防控手册》上明确规定,安徽省各校须严格控制线上教学时间,幼儿园暂不开展线上教学,不同年级学生线上教育时间为,小学低年级每天不超过1小时,每次连续不超过20分钟;小学高年级每天不超过1小时20分钟,每次连续不超过20分钟;初中每天不超过2小时30分钟,每次连续不超过30分钟;高中每天不超过3小时,每次连续不超过30分钟。

教育主管部门仅仅规定了网上上课的时间,但无法控制孩子在网上的时间。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和家长都被网络平台所“绑架”,“晓言畅学”“优化大师”等教育APP平台令人眼花缭乱,各家平台为了争夺“流量”,功能越来越多。每一款APP中都根据教材设计了五花八门的打卡作业,老师只须提出要求,孩子的每一项作业都能在APP里完成。老师批改方便,机器智能打分。老师用起来很“顺手”,孩子用起来又“有趣”,岂不知如此以来,不知不觉中,孩子只好整天“泡”在屏幕上。

停课不停学,是一件好事,但在线学习时如何更好地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蚌埠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谢敏认为,电子产品之所以对孩子视力容易造成伤害,以其根源在于儿童的眼睛正处在发育期,长时间盯着小小的电子屏幕极易造成睫状肌疲劳,长久而反复的疲劳又是造成近视的直接原因。

既然在线学习无法避免,一是应尽量减少网上上课的时间,二是能不用电子产品时坚决不用,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配合,尽量不要在APP平台上布置作业。实在需要学习时,应优先选择大屏幕电子产品,其选择顺序应当投影仪优于电视机,电视机优于电脑,而电脑又优于平板,最好不要用手机上课,手机的屏幕太小,造成视觉疲劳的程度最深,对孩子眼睛的伤害也最大。与此同时,要选择分辨率高,高清晰度的电子产品,使用时调节至舒适亮度,不要过亮或者过暗。

针对家长关注的线上学习时电子产品应如何摆放的问题,谢敏建议,摆放位置应避开窗户和灯光的直射,屏幕侧对窗户,防止屏幕反光刺激眼睛。如果使用投影仪,应摆放到距学生3米以上距离。此外,其他电子产品摆放要与儿童青少年坐着看的视线平齐,距离可远于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至5倍。

线上教学期间应如何休息?谢敏建议,连续上课时间超过20~30分钟,至少活动性休息10分钟。增加活动性休息时间不仅可以放松睫状肌、减缓眼疲劳,还可以减缓大脑的疲劳、提高疫情期间学习效率、缓解紧张情绪。

线上教育期间如何安排学生的每日生活?谢敏建议,线上学习期间,家长应切实承担起保护孩子视力的重任,尽量为孩子安排好作息时间,避免晚睡晚起,以免影响孩子的生物钟,生物钟紊乱也会带来包括视力损伤在内的一系列身心健康损害。随着疫情好转,可适当安排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是缓解眼睛疲劳的重要手段。“学习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能以牺牲孩子的视力为代价,如果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新闻推荐

蚌埠市电网负荷恢复正常水平

本报讯(记者陈昂)记者从国网蚌埠供电公司了解到,目前蚌埠地区电网负荷已经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标志着蚌埠市各行业...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