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社会福利院: 特殊家书传递深情和等候

淮河晨刊 2020-03-17 07:32 大字

本报讯(记者张婷婷通讯员朱永鑫殷丹)“妈妈,我现在自己学会做菜了,会做韭菜炒鸡蛋,今天还炒了酸辣土豆丝。爸爸上班不能回来,我和爷爷也有饭吃了。每天我都帮爷爷翻身,还学着你的样子给爷爷按摩腿。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爷爷的!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上次你说颈椎病犯了,一定要多保暖休息好!等你回家,我做饭给你吃……”

这是市社会福利院学生部护理员张海燕的儿子通过手机微信发送的一段话。看到这里时,张海燕倍感欣慰,动情地说:“平日里我总说儿子不省心,不如学生部的孩子们听话,也没有学生部的孩子们贴心,可如今,孩子长成了男子汉,可以顶起了这个家。”

张海燕的公公瘫痪在床多年,爱人工作忙碌,买菜做饭、洗衣拖地、照顾老人全指着她张罗。封闭管理后,她很担心家人,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平时不善于做家务的儿子却悄悄地接过了接力棒,在妈妈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一个多月里,学会了洗衣做饭,学会了照顾瘫痪的爷爷。

张海燕所在的学生部是专门为随班就读的孤弃儿童设立的部门,共有在校生18名,最小的刚上一年级,最大的即将大学毕业。每天忙完院里孩子的事情时,已经到了晚上八九点钟,但每晚与儿子的视频聊天,却让她卸下了一天的劳累。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市社会福利院实行了封闭管理,护理员们需要24小时守护在这里。见不到面的家人,则通过手机发来一段段感人话语,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筑起坚强的后盾。

空闲下来,女子智障部护理员葛多丽就会从手机里翻出与女儿的聊天记录,一点点翻看。“这是我女儿发给我的,感觉孩子真的长大了。”葛多丽说,“孩子担心我手术后身体没恢复好,让我一定要注意休息,还把老伴都接回家了,让我放心。”

同部门的护理员李皊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默默地拿出手机,一遍一遍读着女儿在家庭微信群里发给她的话。“我和弟弟妹妹都在外地工作、求学,您就把福利院当成了第二个家,把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因为疫情的原因,您比以前照顾得更细心了。所以在我心里,您和同事们就是在疫情防控中最美丽、最温情、最可爱的战士们!加油,妈妈!加油,福利院!”李皊说:“女儿从来没有对我说过这么多心里话,虽然疫情阻断了团圆,却隔断不了爱,我们全家人的心贴得更近了。”

牵挂一线的不止是儿女们,还有“贤内助”们。他们的话语虽然不多,却深情满满。

儿童部贝贝室是弃婴入院的第一“站”,小到几周的早产儿、病残到“吹弹即破”的大疱症,都是在贝贝室护理员的精心照料下,慢慢长大后分到其他班组。杨华艳就是贝贝室的护理员,封闭管制后,她就没回过家。

前两天丈夫和儿子实在想念她,便来到市社会福利院楼下。可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丈夫只好下车对着楼上窗口呼喊比划着,杨华艳看着丈夫有些情绪失控,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她说:“我也想下楼抱一抱儿子,见一见丈夫,但是封闭管制就是为了守住净土,为了院里的孩子们,我也只能忍住。”

为了让妻子安心工作,杨华艳的丈夫一肩挑起了两角的重担,既当爹又当妈。现在丈夫白天外出工作,晚上回来忙着家务,却没有向妻子抱怨一个字,只是给她发了一条信息,“福利院更需要你,你们守护孩子,我们等你,等疫情结束咱们全家好好吃顿饭。”

新闻推荐

高新区开展“3?15”消防产品专项检查

本报讯(陈伟)“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将至,为进一步加强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和净化消防产品市场环境,打...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