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新票子 备年菜 手写春联 80后的春节“过回去”了
1月20日上午,志愿者在紫荆名流小区为居民免费书写春联。日历翻到2020年,80后们将陆续迈入40岁的门槛。人到中年的第一个春节,很多80后发现,曾经看不上眼的备年菜、换新钱、手写春联等“老一辈”才热衷的过年传统,如今自己也在身体力行,还觉得有滋有味。
手写春联养水仙年味就在传统里
1月20日上午,紫荆名流小区的广场上,志愿者们正在挥毫泼墨,为社区居民书写春联。书案前等着拿春联的社区居民中,就有专门和同事调了班的刘女士。“我得领三副春联,自己家的、娘家的、婆家的。每家的新年愿望都不一样,所以得自己来挑最中意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调班比较麻烦,但为了一年一次的春节也值了。尤其今年自己要过四十岁生日,希望能由此借个好彩头,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兴兴旺旺的。“虽然银行啊、商场啊过年前都会赠送印刷精美的春联,但总感觉冰冷冷的。看来看去,还是手写的春联有人情味。”拿着字斟句酌好不容易挑出来的春联,刘女士一脸笑容。
不光是手写春联,刘女士今年春节前还特意从网上买了几球漳州水仙,精心养护起来。“以前家里每年春节都养水仙,爷爷还会裁点红纸圈粘在花茎上。”她说,今年家里恢复了这项传统,窗台上的水仙暗香盈室,一进门就有过节的氛围。
扫房子换新钱仪式感很重要
晏女士的儿子去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前两天过小年,晏女士又是视频又是绘本地跟儿子解释了半天啥叫“二十三糖瓜粘”。但是吃惯了德芙和费列罗的小朋友怎么也不能理解糖瓜是啥,还撵着问妈妈,为什么灶神爷爷不吃别的。
“没有亲身经历过,视频和文字毕竟是模糊寡淡的。都说年味越来越淡,不能实地体验和感知是重要原因。”85后的晏女士认为,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改变生活的很多形式,很多富含文化的传统消亡速度甚至比想象的更快。来不及怀念回不去的童年,晏女士当即决定,带着孩子体验“二十四扫房子”,给家里来一个大扫除。“其实我以前也不明白父母干嘛要在年前大扫除。本来上班就累,大扫除天天忙到半夜。等放假有空再整不行吗?现在我明白了,生活需要仪式感。”晏女士说。
为了仪式感,市民邬先生也特意去银行换了两千元新纸币,专门用来过年包红包。他告诉记者:“放在十年前,我肯定不会在银行排半天队,就为了几张新票子。不光不换,还会笑话换钱的人,难道新票子买东西给打折啊?”
可是自从几年前家里添了个大头儿子,去银行换新钱、兑换纪念币就成了邬先生春节前必做的功课。“今年儿子四岁啦。我打算每年都兑点纪念币,作为成年礼送给他。”邬先生向往地说,等到儿子十八岁,自己可以跟他像朋友一样聊聊天,指着纪念币说说当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家庭有哪些变化。
过回传统春节年味与亲情同在
采访中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80后们重新过起了传统的春节。出生于1988年的全职主妇蔡女士就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家年货,四喜圆子、焦叶子、卤猪蹄,都是最古朴的蚌埠味。她告诉记者,不管网络购物多么便捷,超市货品多么丰富,都赶不上为家人备上一大桌年菜的满足感。“小的时候家里都提前做好多菜,还蒸一笼又一笼的包子馒头,到后来馒头皮都裂了还得硬着头皮吃。当时我就想,长大了过年光吃新鲜的,坚决不来这一套了。”蔡女士说,自己当家的第一年就践行誓言,冰箱里跟平时一样,结果显得冷冷清清。虽然肚子并没受亏,但总觉得少点什么。
到了第二年春节,蔡女士在妈妈的指导下备了不少年货。娘俩一边炸圆子包包子,一边回忆从前的趣事,比如外婆要给每个孩子准备一条鲤鱼,嘴巴里还要叼上系着红纸的大葱;面缸米桶里要放面捏的小龙;还有小孩装在口袋里的炮把衣服炸个洞……经常是笑着笑着就掉泪了,眼泪挂在脸上又笑了。
“吃的幸福感在其次,做的过程倒是最快乐的。”蔡女士感慨地说,年轻时不以为然的很多事情,到自己成家立业有了孩子之后,却突然领会到其中饱含着的旧时光的脉脉温情,于是自己也成了忠实的履行者。蔡女士说:“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以后,也有一天会回忆起儿时的春节,自豪地向他的孩子说起妈妈当年做了什么好吃的,以前过年多么有趣,那就是春节的意义了。”
新闻推荐
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业务突破31亿元 创封关运行以来历史新高
本报讯(记者李景通讯员马玉胜)近日,两台分别长35米和33米的“大家伙”来到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这是安徽丰...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