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蚌埠 谢祖武
蚌埠,地处淮河中游,古乃采珠之地,誉称“珠城”。作为南北通衢、水陆枢纽,不同人群的快速融合,为美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很多蚌埠独有的美食应运而生。在对美食的追求上,蚌埠人达成了共识,这种文化的交融,思想的碰撞,体现了蚌埠人包容、低调、务实的生活态度。
前不久,蚌埠日报社新媒体策划推出蚌埠美食寻访系列——寻味蚌埠,策划的主题是以美食为视角,通过融媒体的形式来展现蚌埠人的生活百味。部门主任把这个颇具挑战性的任务交给了我,一开始,我的内心是忐忑的。一来我不是蚌埠土著,虽在蚌埠工作多年,但是性格不喜外出,活动半径也只在单位和自家附近,珠城大街小巷的路边摊小馆子很多是只闻其名,未谋其面。二来,本人对待吃饭向来随性,根本谈不上是个吃货,更别提是老饕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
带着对美食的向往以及好奇心的驱使,我和小伙伴们带着高度敏感的美食“雷达”,开启了搜索和发现美食之旅。整整一个月,我和小伙伴们要么在一家家美食打卡地风卷残云、大快朵颐,要么在众多网友的留言中披沙拣金、按图索骥,要么就在四处奔波寻味美食的路上。
在大街小巷寻遍美食的这个月里,我对生活的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理解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真正含义。为了美食,有的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毅然决然的离开温暖的被窝,转几路公交车从宏业肉联有限公司跑到大庆,只为吃上一碗最地道的蹄包手擀面。我问他:从东边到西边转几路公交车吃一碗面条值得吗?他一边大口地尅着面条,一边看着我,慢腾腾地说道:你看看下面条的老板娘就知道了。我赶紧望去,零下的天气里,只穿了一件薄薄毛线衣的老板娘一边飞快地下着面条,一边声嘶力竭的喊着:8号9号10号11号的面条快来端走,12号13号14号15号做好准备。说时迟那时快,几个拿着牌子的人涌了上来,秋风扫落叶般的端走了面条。那一刹那我感觉到:老板娘是沙场秋点兵的将军,食客就是那些整装待发的士兵。所谓的吃货,只让味道和感觉说话。
在寻味蚌埠的过程中,一张张充满温情的面孔,一道道极具辨识度的美食,一家家充满市井味道的路边摊,一件件有趣的事构成了一幅最质朴的画面场景: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记得去一家卷饼店寻访的时候,因为要用照片,我便拿出手机对着各种食材一通狂拍,老板看了带着防备地问我:“小伙子,咋了,是不是下岗了,想来偷师学艺。没事的,只要勤快,赚的保证不比上班少。”我忙告诉他拍照片的原因,他听了哈哈大笑。为了尽可能多的展现蚌埠的各种风味小吃,我和小伙伴们吃一顿早饭常常辗转好几个地方,经常是吃了包子接着吃牛肉盒,最后再吃几个锅贴,为此我体重也是直线上升,体重数字不断被刷新,但想想策划马上就能大功告成,也就自我安慰一分钟,安之若素了。
因为寻访了美食,常有同事和朋友问我:咱们蚌埠什么最好吃?什么最能代表蚌埠味道?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还是面露难色,纠结无比,只说推荐,不下定论。因为,每个蚌埠人心中都藏着一份美食地图,张公山,大楼后面,小街子,太平街,面条街,大学城,到哪儿都能找到让你味觉和视觉都惊艳、吃过还想再来的小馆子。在对美食的追求上,蚌埠人更多的是求同存异,而不是千篇一律。有时实在被追问的不好不说了,我会推荐以下美食打卡点:七中旁边的烧饼夹里脊、大庆的蹄包手擀面、小潘排档的腰子、毛球家的牛肉煎包、花鸟市场的谭记锅贴、四十一所附近的臊子面、老杨家的羊肉汤、裕华大厦楼下的维扬汤包、自建村的红烧牛肉面、大舞台的羊蝎子……总之,好吃的实在太多,就看你有没有一颗为美食而剑及履及的心。
其实,对于美食,我们完全不需要给它定义,它就是我们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味道,它也许来自家常的一日三餐,也许来自记忆中的传统味道,也许来自小馆子路边摊的随性从容,也许来自你对食物的理解和期待。用心,用情,是美食的真谛,也是你我需要的生活态度。
(作者为蚌埠日报社融媒体发布中心编辑)
新闻推荐
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抢票软件靠谱吗?近日,多个抢票软件被12306屏蔽,那没买到票回 家的人何去何从? 谨慎使用抢票软件 不妨试试“候补购票”
“我经常抢票的软件被屏蔽了,返程的票买不到了咋办。”这两天,有不少市民发现,自己以前用的抢票“神器”居然不好使...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