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救助管理使命 用心点亮回家之路

蚌埠日报 2019-10-30 07:46 大字

近年来,市社会救助管理站坚持把帮助滞留人员寻亲找家作为救助重点,成功打造“在站寻亲让爱回家”的“安徽范本”,曾经在一年内先后为33名身份不明且长期滞留的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成功,被评为蚌埠市“诚信群体”。

2015年年初,市救助站专门成立了寻亲领导小组,建立了“滞留人员寻亲找家集中行动”联席会议制度,把帮助长期滞留的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找家列为常态救助重点。本着“应救尽救、主动施救”的理念,市救助站扩大救助发现网络,在市区主要福彩点增挂临时救助牌,引导流浪人员到救助点接受救助,同时方便市民提供救助线索。2015年,市救助站在淮河堤坝设立3处临时救助点,与原有的6个救助点形成网络,聘请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专门救助。

因智力或精神障碍而长期流浪在外,或者由于家乡拆迁搬迁、乡村合并、住地更名等因素造成流浪乞讨人员归属地不明一直是救助难点所在。如何做到既锁定救助对象居住范围,又能找到他们的亲人?对此,市救助站仔细梳理,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原因、不同特点,制订出更有针对性的救助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年冬天,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在蚌埠火车站附近发现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张秋菊,便把她接回了救助站。此后三年,工作人员一直想方设法地为张秋菊寻找家人。由于患有精神疾病,张秋菊无法进行正常交流,经过几次治疗才能勉强说出一些词句。通过口音分析,工作人员将张秋菊的视频发给几个疑似城市的救助站,最终判断张秋菊是山西运城人。终于,在运城市救助管理站和当地媒体的帮助下,事情很快有了眉目。原来,张秋菊是运城市万荣县皇甫乡人,于1995年离家出走,留下三个未成年人的孩子。谁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作为省内唯一一个国家一级救助站,也是全省最大的救助站。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建站以来,市救助管理站已累计救助各类临时困难人员11万余人次,有效地保障了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新闻推荐

做实林长制 建设绿色家园

近年来,蚌埠市加快建立林长制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围绕增绿护绿管绿用绿活绿,打造大洪山整治复绿、大巩山省级森林公园...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