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情怀 李志红

淮河晨刊 2019-10-16 07:57 大字

老家,这是一个多么怀旧的词。记得小时候,每到暑假我都会吵着闹着要回老家。

第一次回老家,还是在年幼的时候,我甚至连记事都还记得不太清,只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片段,只记着父亲领着我,天还未亮就到达蚌埠轮船码头,当到达淮南潘集老家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当我小学四年级暑假再次回老家的时候,已经有了直达潘集的长途车,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老家,晚上躺在老屋门口的床上,看着满天的星星,和村里的小伙伴们聊着城市里的美食、城里的卡车,谈着城里人自认为美妙的事情,当说到精彩的地方,还会手舞足蹈一阵子,小伙伴们会津津有味地听着,时不时地投来一个羡慕的目光。

老家最让我迷恋的地方是村南的那口池塘,池塘周边无序地种植一些果树。春天来了,那里也会桃李芬芳,梨花带雨,塘边几棵柳树斜倚着倒向塘心。池塘虽然不大,但里面的东西倒不少,叶片宽大的睡莲,水下长着令人欢喜的红菱。因为有了这些水生植物,彩色的蜻蜓经常光临含苞待放的花蕾,肥美的青蛙时常在睡莲的叶面上小憩,还没等你靠近它,它便会在空中划出一个优美的弧线,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一群细长的小鱼在水里游戏,时而散开,时而又聚拢,动作敏捷干净利索。

在老家听堂兄讲述着在水渠里如何抓老鳖的故事,在哪里又有逮到大鱼的经历,后来我还偷偷地跑到水渠上,结果没有一点发现。后来细想老家的美食还不少,大娘家做的红芋糖、二大娘家门口塘里的红菱、三大娘家种植的酥瓜和香瓜。六婶家虽然没有好吃的,但她家养的一群洋老鼠,倒是别有一番情趣,还有屋顶上成群的鸽子,让人喜爱。遗憾的是,没看到谁家种过西瓜,尽管这个地方叫瓜园。一日三餐的时候,低矮的厨房里总会飘出烧麦秸的味道,靠着这些残存的记忆,老家在我心中渐渐丰满了。

时过境迁,随着生活的改善,交通的发达,近二十年来回老家的次数也多了。每年清明回乡祭祀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既能走亲访友,也略带踏青的味道。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家也渐渐种起了油菜,那满目的黄花生长在青青的麦田间,如同来到春天的江南。村子里昔日低矮的茅草屋,已经变成了高大的楼房,柴火锅炤变成了方便快捷的液化气灶。儿时的小伙伴们也各显春秋,有的开起了粮食加工厂,有的当上公务员,有的则成了矿井下的技术骨干,还有的远走他乡为别的城市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然而,他们并没有忘记土地的恩情,那大片用辛勤汗水换来的金黄的稻谷就是明证。

虽然我出生在城市,但对老家的那块土地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新闻推荐

晚回“抢车位”,周边没处停…… 究竟该把车停在哪里?

10月14日下午5时30分许,师范府邸小区,小区停车位过半已有车辆停放。10月14日下午6时许,一辆车停在师范府邸小区...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