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清器城的工业记忆

淮河晨刊 2019-08-22 09:30 大字

蚌埠的滤清器产品。(资料照片)作为安徽的老工业基地,老蚌埠人的记忆中总有大车间、大澡堂、大食堂的片段,还有小镇一样的职工宿舍区。几个蚌埠人拉起呱来,总有亲戚朋友在某个大厂是工友,于是彼此也成了拐弯的亲戚。出门在外,这些工业产品就是蚌埠人介绍家乡的名片。提起滤清器,那更是值得说道说道——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专业车用滤清器、第一条旋装生产线、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滤清器“中国名牌”,都诞生在蚌埠。

从一个十余名职工、两间民房做厂房的修理供应所起步,蚌埠建起全国第一个汽车零部件“滤清器”制造基地。从拖附厂的“黄埔军校”出发,蚌埠的滤清器行业开始了商海中的沉浮。

从零开始几个第一的诞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崭新模样。刀耕火种了几千年的淮北平原,也有了“铁牛”奔驰。那时候,拖拉机绝对是最高级的农耕用具,养护好自然是一等一的大事。于是,拖拉机的维护修理和备品配件摆上了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拉开帷幕,地处皖北平原中心的蚌埠市也建起了农业机械修理供应所,负责各种农业机械配件的采购供应。这也是当年第一个省属供应所。

虽说是全省第一,可初建时仅有十余名职工。在淮河大旅社附近租了两间民房作厂房,就这样开张了。不过,虽然条件简陋,职工们却很有底气:这里有全省唯一的苏联进口高压油泵实验台,而且省农业厅直接领导。与众不同的身份都彰显供应所的规格,也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考虑到修理供应所只能采购供应配件,却不能承担拖拉机、收割机和其它农用机械的大、中修理,于是,1955年的夏天,省农业厅决定在供应所的基础上,投资建设农业机械修理厂,规模为年修能力400标准台拖拉机。半年后,工厂在市郊东岗的马村沟破土动工了。一年过后,新厂房拔地而起,不仅能修理拖拉机,还能生产少量的维修配件。1959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时,农机修理厂更名为农业机械修配厂,业务活动已经发展到多品种产品制造,归属省农业机械厅领导。

1960年,拖拉机附件厂选址。因为蚌埠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又有农机修配厂的基础,工作组决定在此基础上兴建拖拉机附件厂。因为是当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拖附厂也和其他项目一起被称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直接从过去的省属企业升级为部属企业。经过几年的建设,1964年12月底,工厂建成;1965年初,工厂正式投产。对于这个大家勒紧裤腰带建设的厂子,而且是“我国第一座专门生产拖拉机附件的现代化工厂,从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工艺装备到产品选型设计,全部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完成”的项目,人们自然怀有热切的期盼。投产时,不仅安徽日报、蚌埠报在头版进行报道,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社等“国字头”媒体也因此聚焦蚌埠,用充满期盼的眼神望向生产线。

产业春天到来拖附厂最辉煌的十年

不负众望,新中国第一个滤清器很快下线,次年就出口国外。拖附厂成为蚌埠人的骄傲。在城市的东边,围绕着厂房建起了职工宿舍,操着不同口音的人来到蚌埠安家落户。厂区周围,俨然一座小城镇。

不过,滤清器行业真正的春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姗姗来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对滤清器的需求直线上升。那时候,拖附厂门口等待提货的车辆都排起长队。“当时蚌埠东头两个地方车最多,一是肉联厂门口等着送猪的车多,一是拖附厂门口等着提货的车多,最长都排出去几百米。那个红火如今说来你可能都不信。”曾在拖附厂担任技术员的王年胜是1984年从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工艺专业分配来的大学生,说起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他至今记忆犹新:“北京内燃机厂为了方便提货,干脆派人常驻蚌埠,协调处理各种事务。你想产品该有多紧俏。”

在王年胜的回忆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拖附厂是最辉煌的十年,厂区总回荡着嘹亮的歌声和澎湃的激情。就在他毕业进入工厂的那一年,厂里从意大利引进全国第一条旋装生产线。摆弄着刻有外文的设备,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一股责任感。每次下班从厂里走出来,王年胜面对别人的眼光都不自觉地昂首挺胸——在当时,拖附厂可是国营企业,普通人想调进来很不容易,只有大学毕业才能分配进来。小伙子找对象,一句“在拖附厂工作”可是绝对的加分项,比如今的有房有车有型还要体面。

在当时,拖附厂的成绩也承受得起大家的期盼:1981年至1985年,厂里出品的4种滤清器5次获得省优称号;1次获得部优称号;1983年,有3种滤清器获得国家新产品“金龙奖”。蚌埠制造出的滤清器远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内燃机、拖拉机生产厂家。“这么说吧,几乎地上跑的车里都装着蚌埠的滤清器。”王年胜的回忆里充满自豪。

老厂陨落后起之秀再续辉煌

对于蚌埠人来说,拖附厂不仅是工业辉煌的象征,更是日后蚌埠滤清器产业的“黄埔军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有零星的民营小厂琢磨起滤清器的生意,工人、技术人员基本都与拖附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快,民营企业就遍地开花,蚌埠成为业内熟知的滤清器城。后来,王年胜自己也从拖附厂出来,进入金威滤清器厂单干。“最多的时候,估计几百家是有的。”说起产业规模,王年胜形容说,高峰时期几乎每十天半个月,就听说谁谁的徒弟出来自立门户了。这其中,有的企业越做越大,成为行业翘楚;也有的企业始终默默无闻,甚至从开张到关张都没几个人知道。而拖附厂也在时代的浪潮中慢慢落了下风,曾经的中国名牌陨落成尘,终于成为回忆中的某个背景。

大浪淘沙,十来年后生存下来的企业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金威、国威、凤凰等几大巨头产值占据全市行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如今,蚌埠市的滤清器行业产品包括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和工业滤清器四大类,全行业产品品种近万个。因为齐全的种类,不少滤清器企业专门瞄准了蚌埠,特地把厂子搬来。凤凰滤清器就是从广东千里迢迢远道而来,甚至还带来了与之配套的滤材、塑料模具和彩印厂、外箱厂等企业。

经历了25年的行业沉浮,在王年胜看来,技术的进步、产业的更迭是谁也无法阻拦的大势所趋。“想当年刚引进意大利生产线的时候,厂里为了增产常组织工人搞大会战。即便如此,年产量也不过数万个,销售额在八九百万元上下。”王年胜感慨说,如今一条生产线一分钟就能生产几十个滤清器,一个中型厂子的月产量就抵得上拖附厂的一年的产量,而且几乎不用多少人工。

从一个产品到一个企业,再到企业衍生出的整个行业,蚌埠滤清器行业从无到有的成长历程,也是这座城市工业发展的缩影。2006年8月,蚌埠滤清器行业协会正式成立。数百家企业加入其中,以期在产业链中找准位置,谋求抱团发展。这是全国第一个滤清器行业协会,也是全省工业领域第一个民间协会。以协会为平台,企业寻求更加完善的产业配套,在工业强市的战略布局中重写辉煌,让蚌埠成为名副其实的滤清器城。

新闻推荐

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闭幕 蚌埠市体育健儿夺得3金4银10铜

本报讯(记者苗成韬)8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在山西太原闭幕。来自蚌埠市的体育健儿参加了手球、足...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