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技艺追梦人 访金艺古玉传承人李志东□
仿北魏云窟佛像仿战汉青金石圆罐蚌埠,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与玉文化有着前世今生的情缘,自古就有卞和献玉的故事,如今的仿古玉雕又闻名全国,享有“玉器之城”的美誉,成为了一个仿古玉器的集散地。在这璀璨夺目的玉文化星河中李志东无疑是耀眼的一颗!
李志东,四十七岁,看上去沉稳精干,儒雅寡言,幼年对青铜器耳濡目染,渐渐地李志东对仿古工艺到了痴迷的程度,高中毕业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当时安逸的工作,师承父亲李占芦、母亲邰玉萍系统地学习仿古工艺品的制作。在上个世纪,其父李占芦在蚌埠乃至安徽青铜器仿古工艺制作界皆是领军人物,所创作的许多仿真作品多次获奖,其中仿汉代“牛头灯”被江苏徐州博物馆收藏,仿西周“马头剑”、仿战国“娃娃剑”、仿东晋“六朝镜”等多件工艺作品被蚌埠市博物馆收藏,仿商代“四羊方尊”被寿县博物馆收藏……李占芦也多次受到国家领导、省领导、市领导的接见!
名师出高徒,在李占芦的精心培养下,李志东很快地成长了起来,不仅从其父身上学到了技艺,还学到了精益求精坚守己任的工匠精神,在仿古工艺界崭露头角。他在学习中不断地钻研,集众家之长,弃己家所短,在工艺制作中精益求精,对仿古器上的文化元素、时代符号、地域图案,对号入座,一丝不苟。为了提高技艺,丰富文化素养,常常废寝忘食,整日整夜地与远古符号对话,琢磨着远古文化的灵魂所在,穿越时空,找到现代工艺与古典文化的切入点。默默耕耘,在做工上力求完美精致,精工细作,亲力亲为,从白描绘画、画活、粗坯到雕琢抛光,每一道工序都没有丝毫的马虎,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精品!在青铜器设计上一改传统的做工,以失蜡法技艺使作品更精致、更细腻。
李志东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大胆地创新,把同时代的许多符号巧妙地运用到同一件作品中,赋予了远古文化的新的内涵,新的灵魂!用玉的材质来展现青铜器的艺术魅力是李志东又一创新举措,将青铜器的灵魂植入玉器文化中,刚柔并济,充满力量又优雅柔美,从视角上、感观上赋予了玉文化一种崭新而独特的美,并认真地做到:文化元素有出处,纹饰图案有根据。同时融合了南北文化,注入了北方玉文化的大气与厚重,南方玉文化的灵秀与精致。李志东的作品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作旧上都以自己独具一格的思路呈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从实际出发,将自己的见解与思想巧妙地融入作品中,使其作品更灵动、更有生命力,因而也成了同行业的佼佼者。他还善于观察生活,以走出去的方式寻求商机,在平时与客户的交往中,他发现很多老板的办公桌上都缺少文化元素,他受到启发,潜心研究,终于几款设计精美的仿古玉烟灰缸应运而生,把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吉祥图案很巧妙地设计在烟灰缸上,让人们在使用实物的同时,了解和感受中国典雅而厚重的古代玉文化。就这样李志东带领他的团队时刻走在仿古技艺的前沿,把很多经典文化注入作品中,使自己的作品永葆青春。
为迎接世界园艺博览会,李志东精心制作了许多作品,有灵秀精致的仿战汉器皿文化(簋),在器皿的纹饰上处理得细腻入微;有仿汉朝皇家用器文化(香薰),在做工上富丽堂皇彰显皇室气派;有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相融合的机雕玉器文化(烟灰缸)。每一套作品都充分地体现了玉文化的历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诠释了美丽、神奇的玉文化内涵,集中系统地展示了蚌埠玉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作品将代表蚌埠玉文化的水平展现给世界。
在李志东的灵魂深处有个最大的梦想:在弘扬传统文化与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使用高科技手段,采用机械雕刻的集约化生产方式,让传统工艺量产化,以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资源损耗,使带有中国传统符号的玉文化融入实际生活应用的实物中,走进更多的寻常百姓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孜孜不倦的追求与不懈的努力,以文化为底蕴,相信李志东一定会与梦想越来越近!
新闻推荐
吴小街镇党委书记张如联 敢担当善作为撑起群众获得感 本报记者 吴媛媛
8月12日七点多,淮上区吴小街镇党委书记张如联早早来到村里查看,看到台风“利奇马”并没有带来严重内涝,他舒了一口气...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