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蚌埠印迹 □尹若康

蚌埠日报 2019-08-12 07:47 大字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也是一种文化,而集邮更是一种乐趣。一枚枚邮票组成一本本邮册,每一册邮票就是一座小小的博物馆。当我们展开邮票历史的长卷,在一张张方寸之间,不仅留有蚌埠的印迹,而且也在传递着蚌埠的文化。

和田玉邮票

玉与蚌埠密不可分,蚌埠虽然不产玉,但蚌埠的玉器市场在中国享有盛誉,《和田玉》邮票的发行,不能不使人联想到蚌埠。2012年8月28日,中国邮政发行《和田玉》特种邮票1套4枚、小全张1枚。《和田玉》邮票选取四件古代玉器珍品:辟邪、长乐谷纹璧、鎏金银托盘双耳玉杯、双童洗象,其中“长乐谷纹璧”的璧即为“和氏璧”。

据载,卞和是春秋楚国人。从楚山(今荆涂山下的卞和洞)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道:“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当作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终于传世天下,上得方寸。

淮河邮票与蚌埠

生活在淮河两岸的蚌埠人,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这座纪念碑有着深深的情结。这句话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只有受益的后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50年为淮河洪灾而题,这是利国利民的一大创举,1952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邮票,以纪念这一重大事项。

据载,1950年的6月底7月初,淮河流域连续降雨,最大降雨量为735.5毫米。7月1日,淮河水位开始上涨,7月18日,鲁台子最大流量达12770立方米每秒。淮河中、上游支流先后漫决。下游苏北行署组织20万民工,投入防汛抢险,及时开放拦江、壁虎、褚山3座归江坝,保住了洪泽湖和运河大堤的安全。8月5日,中共安徽省委关于淮北遭受洪灾情况报告的机要急件送到了毛泽东手中,他阅读完这封电报后,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并叫身边工作人员把题词制成4面锦旗,分送给奋战苏北运河等治淮水利工地的淮委及豫、皖、苏3省治淮机构,并发表《告淮河流域同胞书》。1952年,“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邮票出版发行。如今淮河两岸已建造成堤坝牢固,绿化成带的景观大坝。

《大禹治水》精品邮册

《大禹治水》精品邮册的发行,把蚌埠的文化历史地位又推向更高一个平台。

蚌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化摇篮、帝王故里、歌舞之乡、山水城市”之美誉。蚌埠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治水英雄大禹在蚌埠涂山“劈山导淮”“号令诸侯”“疏渠治水”。禹娶涂山氏女为妻,生启,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等动人的故事。

禹王宫中的楹联:“导江河,平水患、万世永赖;受禅让,会诸侯,俎豆千秋。”这是对大禹治水的最高评价。大禹是中国远古文明的伟大缔造者,特别是大禹所表现出的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联系万邦、九州大同的团结精神,不断被炎黄子孙发扬光大。

大禹治水是蚌埠市推出的文化品牌之一,涂山风景区整合大禹治水文化、石榴文化、淮河文化,创立5A级风景园区。全面推出《大禹治水》精品邮册作为蚌埠文化品牌的系列产品,在“弘扬文化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实现中国梦”的背景下,蚌埠集邮公司等经过精心策划,力抢先机,把大禹治水精神融入到收藏纪念邮册之中,在歌颂大禹治水精神的同时,大力宣传蚌埠,打造蚌埠的文化品牌,为蚌埠经济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大禹治水》邮册选入《新中国治淮六十周年》纪念邮票、《浴马图》邮票、《水果》邮票、《和田玉》邮票、《中国梦》邮票和《大禹治水》雕刻、绘画故事12枚个性化邮票一套,选取了著名雕刻、书画艺术家杨其鹏、杨洋、郭岩、谢运虎等专题作品12幅,充分展现出大禹精神和丰功伟绩。《大禹治水》精美邮册集知识、欣赏、收藏于一体,是蚌埠市对外宣传交流的上佳文化礼品,深受国内外集邮爱好者的喜爱。2018年,《蚌埠禹王宫》旅游纪念邮资明信片(十枚套)的发行又为蚌埠的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杨氏微雕个性化邮票

杨氏微雕世代相传,沿袭百余年,有记载的传承谱系为杨长宝、杨大可、杨其鹏、杨洋四代人。杨氏微雕是国家的一张名片。

2004年,“杨氏微雕”个性化邮票由蚌埠集邮公司承制,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在全国集邮界和全国精微艺术界两个领域都产生了不小反响。“杨氏微雕”个性化邮票收入“杨氏”三代人的微雕精品十六枚,前期印制1500版,每版均带有收藏编号,发行后加盖杨大可、杨其鹏、杨洋三代人印章和杨其鹏、杨洋父女二人的亲笔签名,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多年来,与杨氏微雕大师参加国际性大展的同时,还共同策划开发出多件具有收藏意义的藏品,其中,创三项世界纪录的杨氏微雕明信片微书就是其中一件。该明信片微书在合肥举办的国际大展中,被誉为当日之宝。这枚杨氏微雕明信片,正面印着六幅作品,分别是手工雕刻白玉瓶、珍珠微雕及局部、磬石壶雕刻、手工雕刻印章边款、象牙微雕及局部和已故的著名书法家启功为杨氏微雕题写的“杨氏微雕艺术”。仔细观看此枚明信片上盖有八枚印章。写贺词的地方盖六枚佛印,最小一枚是六祖造像组合印章。两枚分别在佛像旁雕刻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明信片的右下方并排盖着杨其鹏的两方印章。用放大镜仔细欣赏,还会看到明信片的面值处时,还有一幅画面,和一幅书法作品。实际是杨大师采用微型毛笔在邮资面值60分币的“6”字圆圈空白处绘上了一幅极小的山水画,“0”字圆圈空白处书写了唐诗一首,妙不可言。

淮上军邮票

淮上军与蚌埠有很深的渊源。辛亥革命时期,江淮大地活跃着一支富有传奇的军队,就是淮上革命军。淮上军在王庆云、张汇滔、袁家声、张纶领导下,于1911年11月4日发动寿州起义,促成安徽独立。1911年12月2日,淮上军在蚌埠小南山阻击了北窜的清军,史称“蚌埠小南山战役”。此役淮上军阵亡将士88人,为纪念牺牲的淮上军将士,孙中山签发命令,在小南山建造一座纪念碑,但不久遭军阀毁坏,后在2001年10月,经蚌埠市政协提案建议,淮上军纪念碑得以重建开放。

1999年8月18日,安徽蚌埠成立了张汇滔研究会。200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90周年期间,由省、市统战部门牵头,市邮政局、张汇滔研究会共同开发了以“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主题的《张汇滔邮资明信片纪念册》和纪念封向海内外公开发行,这对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5年8月20日,在中国同盟会成立100周年暨张汇滔将军殉国85周年之时,“国魂不死”个性化邮票公开发行。全套共16枚,每套均带收藏编号,弥足珍贵。“国魂不死”个性化邮票与“天下为公”镜屏邮票同步发行,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水果》特种邮票

2014年7月15日,《水果》特种邮票全国发行,蚌埠举办了《水果》特种邮票发行首发式。

《水果》特种邮票一套四枚:石榴、苹果、桃子、金橘。其中一枚石榴邮票选用了蚌埠怀远名特产品。

蚌埠怀远石榴名扬天下,数百年历史积淀着悠久的文化,石榴品质优秀,据传从唐代已有栽植,品种有白玉籽、红玉籽、玛瑙籽、红玛瑙等,因口感纯正,营养丰富,被定为贡榴。

小小方寸,容纳天地。蚌埠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促进邮票文化的发展。前些时候,蚌埠集邮界连续开发了一系列集邮产品,如《美丽蚌埠》宣传邮册、《文化蚌埠》宣传邮册、《双墩文化》邮册、《大禹治水》旅游文化宣传邮册等等,充分体现出蚌埠地域文化,真正把文化注入到集邮之中,全力打造蚌埠地区集邮文化品牌。

《大禹治水》精品邮册是由蚌埠邮政集邮公司、安徽天一秀文化产业、清大德人等单位共同开发的旅游文化产业项目。目前,《大明文化》《垓下文化》精品邮册正等待我们开发,这些产品一旦开发出来都是“文化+”的主打产品。

新闻推荐

低头族: “屏上生活”应当为健康与安全让路

街头随处可见“低头族”。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工作学习,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无论是在车站、码头...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