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垃圾分类,我们怎么“分”?

蚌埠日报 2019-08-07 07:43 大字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根据住建部的要求,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作为地级城市,目前,蚌埠市正在积极推进《蚌埠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为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法治保障。那么,对于垃圾分类,市民有什么想法?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这是什么垃圾?”

“这是什么垃圾?”、“小龙虾壳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提及实行垃圾分类,如何辨别垃圾类型,面对固定的投放垃圾时段怎么办,自然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像我们中老年人,学习能力差,记性也不好。如果一旦实施垃圾分类,很难记住垃圾属于哪种类型。”市民张援军今年58岁,他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果蚌埠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建议一定要加强对我们中老年人的引导。另外垃圾分类不要搞得太复杂,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哪种垃圾属于什么类别,否则真的容易弄混。”

年轻的市民魏去在蚌埠市一家工厂工作,上班三班倒。“如果丢垃圾时段固定,对于我这样的工作性质,往往会错过丢垃圾的时段,那么家里的垃圾该怎么办?”魏去表示,“我觉得这些都是需要在政策制定中考虑到的。”

此外,魏去还建议实施垃圾分类可以先从企业开始,再慢慢过渡到个人。“垃圾分类可以先从饭店、工厂还有其它企业开始做。由企业内部先展开对职工的垃圾分类管理,再由政府部门监管企业。这样的话更加易于监管,降低行政成本,也有利于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的培养。”

对市民陈女士来说,她认为践行垃圾分类,需要环卫部门和市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把垃圾分好类,环卫部门就应该分类清运,分类处理。这样我们进行垃圾分类才是有意义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我们了解到垃圾分类切实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好处,让我们知道垃圾分类后,资源确实得到了节约,这样,市民才有更大的动力去主动进行垃圾分类。”

推行垃圾分类需精准施策

“作为一项全民行动,垃圾分类工作涉及面广,技术细节很多,推行垃圾分类,必须科学有效的管理,精准施策。”市委党校教师陈小洁表示。

陈小洁认为,垃圾分类多年来之所以推进缓慢、见效不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强制性约束。“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则可罚5万元。在《蚌埠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上,我们也看到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刚性约束的法律法规的建立,补齐了垃圾分类工作中最短的一块短板,意义重大。通过从地方法规到国家层面立法,垃圾分类的强制性规定将会更好的约束垃圾投放的行为,为垃圾分类做好制度保障。”陈小洁说。

“进行知识普及是垃圾分类的关键一环,应该大力鼓励开展此类知识教育。比如,一些地方推出APP、公众号等进行知识普及,使用者输入垃圾名称即可自行查询所属的类别,这些做法值得借鉴。”陈小洁表示,“垃圾分类是一个容易回潮,需要反复巩固的过程。据有关资料表明,垃圾分类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的时间是六个月到两年不等,这就需要基层社区指导和带动。可以探索社区指导带动,党员示范,社会组织参与的模式,激发社区居民环境意识的觉醒,启发每个社区居民去思考人跟环境的关系是什么,跟社区的关系是什么,鼓励居民为这种关系的调整而去主动自觉的付出。”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全程分类体系,要切实收到实效需衔接好前端收集、中端转运、末端处置等环节。因此,在垃圾处理的设备方面,需加大投入,从硬件上提升垃圾处理的能力。另外可以借鉴外地经验,利用信息手段搭建一个智慧环卫信息化管理平台,从源头到末端都能实现精准调度、全程管控、动态跟踪,并可以对作业状态、垃圾量等进行实时数据监控和分析,统筹数据资源,优化作业管理。还可以继续推动垃圾填埋场循环产业园区建设,实现多种垃圾协同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陈小洁表示。

新闻推荐

游上海自然博物馆 蚌山小学 四(6)班 岑鸿轩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它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生命的画卷、演化的乐章、文明的史...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