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有偿家教,不能止于道德约束

淮河晨刊 2019-07-24 08:36 大字

□徐怀明

暑假来临,各类补课班如雨后春笋,加上中高考成绩放榜,直接激发了各层次家长的补课冲动,一些尚处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父母,谈到补课也是滔滔不绝,满腹焦虑。同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治理有偿家教的办法,蚌埠一位高中老师近日进行有偿家教被举报,更是把有偿家教推向风口浪尖。

有偿家教,实质上是市场交换行为。这边有需求,那边就有供应。关键在于供应方是“在职教师”,一边拿着国家薪水,一边私下追逐另一份收入,当公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价值天平发生倾斜也就不足为怪。人们不禁会问:开展有偿家教,老师还有心思把精力放在课堂上吗?这与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长期形象定位严重不符。因此,迫于无奈的家长一边花钱主动送孩子补课,一边对有偿家教大肆吐槽,也就在所难免,主管部门对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行为加以约束和管理也有了正面意义。

笔者对现阶段教师考核和收入情况了解不多,但从一些论坛和微信公号留言看,仅仅靠“压”和“堵”似乎并不能让开展有偿家教的老师心悦诚服。迫于压力停止私下补课,教师在课堂上就能全力以赴教学了吗?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偷懒”,又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呢?笔者以为,要杜绝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行为,除了加强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家长不盲目跟风外,教师队伍的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极有可能出了问题。

公办学校是事业单位,长期形成的事业单位工资体系四平八稳,教师到月拿工资,虽然饿不着,可能也饱不到哪里去。近些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但具体到事业单位个体,鲜有从根子上动刀的,深化改革之难显而易见,有的学校也出台了一些结合教学考核的激励措施,但显然这些激励作用不明显。对于一般的教师,可能也乐于这种安稳。但温水煮青蛙的体制机制,迫使一些优秀教师另寻价值出路,要么辞职到民办学校,要么私下开展有偿家教。因此,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应正视这一问题,积极开展顶层设计,如何从教学考核和激励机制上深化改革,拿出有效激励措施,拿出真金白银,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价值,不止于口号。真正让优秀教师能留得住,想干事,干成事,吃得香,而不仅仅是道德约束和说教。

教师不是生活在校园真空中,因此,让付出心血、干得好的优秀教师得到合理的、符合心理预期的价值回报,也许才是解决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关键。

新闻推荐

难忘的警校活动 蚌山小学 四(6)班 毛浩宇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29届少年警校活动,我既兴奋又激动,同时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光荣。举行完简短而又隆...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