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刚开镰,龙子湖区李楼乡八里岗村的夏收已接近尾声,有的田块玉米苗已经探出了头 这里的小麦咋收得那么早?
6月3日,全市大规模的机收会战还未全面打响,记者在李楼乡采访却发现,预想中机声隆隆的夏收场面并没有如约出现,麦田里已经在旋耕放水了,部分田块秋季作物已经下地,有的玉米苗已经探出了头。
夏收完成,夏种开始,新绿浮动,这个村的小麦咋就收得那么早?“不新鲜,不新鲜,八里岗村有妙招!”同行的李楼乡副乡长张正说,5月10日开始收割,8000亩麦田10天左右就差不多收完了。
以记者多年的采访经验,受种植结构、茬口安排、气候特点影响,小麦成熟期不同,但前后相差也不过一个星期。见记者满脸疑惑,张正笑而不语带着记者去山脚下跟村干部聊一聊。
“咱就是要收青小麦,这样的小麦奶牛场也喜欢。”正在田间忙着秸秆禁烧巡逻的八里岗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李龙江指向不远处的小山,那是和平乳业奶牛基地—蚂蚁山。
不用抢农时,小麦被青贮,这就是八里岗村的秘诀。老李进一步解释,除了奶牛场流转的土地外,大部分农民家的麦子都卖给了奶牛场,销路不愁,价钱也合理,收入更有保障。青贮是八里岗村的特色产业,在当地,可以青贮的不仅仅是小麦还有秋粮玉米。
不收粮食连着秆子一起青贮,农民能接受吗?“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小麦全株青贮一亩地能多收个百把块,要是碰到个歉收年,一反一正那就更划算了。”说到青贮饲料,村民金士书哈哈大笑,麦收时节,庄稼人就怕下雨,青贮过后再也不用担惊受怕。收获时奶牛养殖场的人直接开着大型收割机来收,这夏收在地头就算结束了。
采访中,张正掰着手指头细算了一笔“粮改饲”的经济账:与传统的小麦玉米相比,全株青贮工作环节减少,省去了晾晒、打场等程序,费用降低,全年亩均增收300元左右。同时,奶牛产奶量也提高了,一举多得。
通过种养加的紧密结合,饲料粮就地转化,让“粮变肉”“草变乳”,实现过腹增值,这和国家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除了看得见的经济效益外,这几年,全株青贮的生态效益也逐渐显现。不仅不用考虑秸秆的二次收贮问题,还避免了秸秆焚烧引起的环保问题,经过旋耕等还田处理后,秋季作物还更容易下地。
“搞青贮、调结构,咱愿意带这个头!”听完老金的一席话,在场的村干部给他竖起了大拇指,田间地头,充满了欢声笑语……
新闻推荐
麦收来临,市交通运输局全面部署,超前运转,通过四项举措全力保障麦收期间运输安全。加强公路巡查。市交通局组织...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