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厨亮灶”不等于食品安全 □李珉

淮河晨刊 2019-05-15 12:08 大字

淮河晨刊记者从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蚌埠市已有70家餐饮单位实施“阳光餐饮”工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养老服务机构食堂、大型以上餐饮单位、重大活动保障接待单位、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共计3000余家餐饮单位全部链接入网,实现阳光餐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被视为最大的民生问题。然而,被媒体曝光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却让很多人有“寝食难安”的感觉;“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的食品安全事件,也让监管部门的形象大打折扣。

俗语说,病从口入。鉴于当今饭店的卫生状况,笔者极少去饭店用餐。如果迫不得已,也首先要去饭店的后厨看看,确信后厨的卫生还说得过去,才坐下来点菜。本来想看得更仔细一些,比如炒菜用的是什么油,餐具洗得干净不干净,厨师的指甲缝里是否藏污纳垢等等,却往往被工作人员以“厨房重地,谢绝参观”为由,撵了出来。

如今,随着“阳光餐饮”工程的实施,消费者可以实时直观地看到后厨食材加工制作、餐具清洗消毒等全过程。在这种“压力”下,厨师们更加恪尽职守、认真做事。这样一来,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满足,餐饮单位的内部管理更加便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可能通过视频监控实现“在线监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也更能得到保障。

然而,正如有网友所讲:“阳光餐饮”并不意味着食品安全监管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因为,在食品安全领域,很多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有图不一定有真相”。消费者可以看到厨师对食材加工制作的全过程,但不能保证那些食材无毒无害;消费者可以看到厨师往菜肴中放了调味品,但不能保证那些调味品没有过期;消费者可以看到有人对餐具进行清洗,但不能保证那些餐具被清洗干净……所以,食品安全不能完全依赖于“阳光餐饮”工程,“阳光餐饮”实施之后,仍然要经常对餐饮经营单位念好“紧箍咒”。

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舌尖安全”大过天!因此,在实施“阳光餐饮”工程的基础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仍要加大监管力度,对每一道食材、每一个餐具、每一个加工环节都要监管到位,并通过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对食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监管不缺位。同时,监管部门还要落实好《食品安全法》,严惩违法经营者。只有这样,才能让餐饮单位守法经营,让问题食品“无处遁形”,最终确保消费者真正吃到放心食品。

新闻推荐

黄竞武:反内战、求民主 与共产党并肩战斗

新华社上海5月13日电“竞武!你死了,倘若你预知死后八天,上海六百万市民便得解放,全中国四万万七千万人民将先后得...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