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三院血液科医生李静: “患者以生命相托,我唯有全力以赴”
李静正在为患者答疑解惑。记者张婷婷摄
她精心设计治疗方案,尽最大努力为病人节省医药费用;她发起设立“儿童白血病基金”,向贫困患儿伸出援助之手;她奋斗在血液病临床医学的最前沿,为血液病诊断和研究倾注了极大热情与精力。她一边践行医者的使命,悬壶济世;一边履行师者天职,传道授业。她就是首届安徽省医师杰出成就奖获得者、江淮名医、市第三人民医院大内科、血液内科主任李静。
设立“儿童白血病基金”向贫困患儿伸出援助之手
化疗药物大多十分昂贵,医疗费常常成为患者求医道路上的难题。为替病人节省医药费,李静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搜索、比较国内外治疗血液病的不同药物,为患者选择既能省钱又能达到最好疗效的治疗方案。面对血液病特殊的群体,她发起设立了“儿童白血病基金”,向患者伸出援助之手,大大减轻了特困患儿的经济负担。
多年前,一位白血病患儿来到血液科就诊。当时患儿的血常规明显异常,经过骨穿术、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骨髓白血病。患儿治疗的五年时间里,李静反复研究病人病情,组织医生会诊。“孩子当时只有10岁,他的人生还很长,作为医生,我只想尽最大努力帮帮这个可爱的小朋友。”李静说,治疗期间,患儿的病情也在发展,在骨髓抑制期,也是化疗最危险的时候,患者出现发热、出血等症状,住进了无菌层流舱。由于不能吃饭,只能喝少量的水,患者在无旁人陪伴的情况下,生活护理全部是护士们轮流照顾,李静则利用休息时间去和他聊聊天,为他加油打气。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李静适时调整诊疗方案,经过十余次化疗,患者总算达到了痊愈状态,也露出了往日的笑容。“现在这个小朋友已经上了大学,学的是临床专业,看着他今后的路越走越宽,我也特别欣慰。”李静说。
入住血液内科的大多数是重症患者,病人一经确诊大多无法接受也无法面对现实,面对这种情况,李静一方面与团队尽可能对所管的病人诊断做到精确,分类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方面利用查房时间开解病人,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此外,为了进一步规范慢粒白血病患者诊疗,方便进入国家援助计划的患者定期取药、定期检查、定期随访和及时报销,李静还牵头开设了“慢粒专病门诊”,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增强患者信心。
“穿上这身白大褂,就得担起这份责任”
从医36年来,李静时刻牢记职业赋予的神圣使命。“医学充满了未知,病理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医疗技术走在前沿,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李静说。
在做好科室行政、业务诸多事务的同时,李静始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从未放松过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探索,在血液病规范诊治尤其是恶性血液病诊治、白血病耐药、克服耐药等方面做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在本地区率先建立“无菌层流病房”使恶性血液病诊治方案科学规范,多项新技术填补本市血液病治疗技术的空白,部分标志性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对于血液内科的年轻医生来说,李静不仅是一名医者,更是一位严谨而又严厉的师长。她为每一位年轻医生建立一份技术档案,内容包括每季度进行一次的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和三基考试成绩。“严师出高徒,你们将来会明白这样做是对你们好。”看似不近人情的语言,却包含着李静对于年轻医生的良苦用心。因为她深知人命关天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从事医疗事业最忌的是学而不精。
为提高科室整体医疗、护理水平,培养学术梯队、人才后备军,李静除了完成繁重的临床治疗工作,还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及科研任务。担任市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以来,她每年组织市级学术会议,为医院学术交流、重症疾病的规范诊疗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被东南大学医学院聘为血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后,市三院血液科也成为东南大学医学院血液专业的硕士学位点,在提高科室整体医疗护理水平,培养学术梯队、人才后备军贡献力量。在她的带领下,市三院血液科也成为本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市级重点学科。
“患者以生命相托,我唯有全力以赴。穿上这身白大褂,就得担起这份责任。”李静认为,责任在于自己,信任是别人给予的。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只有坚守行医的准则、职业的操守与理性的谦卑,才能不辜负患者信任与生命的重托。
新闻推荐
图为记者3月18日下午航拍的金业科技创业产业园。记者陈昂摄3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高新区的蚌埠金业科...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