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木周遭的碎石子、轰鸣驶过的绿皮车、被震动的铁轨……一条横亘在眼前的铁轨,不同的时间,总能组成不同光和影,成为老蚌埠人特有的线索和记忆 水蚌线,深入骨髓的城市轨

淮河晨刊 2019-02-25 11:13 大字

题记

记者接到行走水蚌线的任务,还是在2018年。转眼间,这个行走已经“两年”。

在断断续续的行走中,在铁路巡线民警的带领下,水蚌线的轮廓渐渐清晰。

记者眼中的水蚌线,就像一个充满人间烟火的剧场,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鲜活的故事,默默承载着几辈人的记忆。时代变迁,水蚌线终有一日外迁,那些年的那些故事如一幅幅水墨画般在眼前晕染开来,好像时光不曾远去……

火车拉来了蚌埠城,铁路注入了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蚌埠人的情感。

这是一条古老的单线非电气化铁路,历经七十余载至今却依然繁忙,每天百余趟列车往返其上。隐匿在广厦间的钢轨,似乎并不起眼,却是连接合肥市长丰县水家湖镇至蚌埠市的铁路,是淮南铁路和京沪铁路的连接线,历史上是安徽省与长三角经济区、东南沿海地区最快捷的铁路运输通道之一。

这就是水蚌线,短短60余公里,从城区到乡村郊野。绿皮火车穿越城市,它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中冒着白烟轰然而过,对于蚌埠人来说,这是一个熟悉的风景。

如今,水蚌线外迁线路工作正式启动。它的外迁,并不意味着它在历史舞台退出,更不是谢幕,而是还城市一片蓝天白云,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着崭新的历史使命。

穿越城区的铁路线回荡余生绵绵

上个世纪90年代,还是孩童的记者,回老家要到合肥再转大巴车。记忆里,从蚌埠乘坐的绿皮车时速在90公里左右,要经过姜桥、刘府、西泉街、武店……这段路又长又慢,在临时停靠、避让与晚点间,如同老牛般吭哧吭哧到达合肥。

与记者印象中的水蚌线不同,在老一辈人的眼中,它如同“国宝”般列为标志性的建筑,是蚌埠车水马龙、经济繁荣的标志,亦成为蚌埠人茶余饭后的最佳谈资,以至于至今还流传着各式各样的特殊记忆。

前不久,安徽省文史馆馆员郭学东特地去了一趟姜桥站,用手机将自己曾经待过的铁路线上的值班室拍了又拍。“1944年,日本为掠夺淮南煤矿资源,拆除了淮南铁路合肥至裕溪口区段,改建为水家湖至蚌埠的水蚌铁路,并在蚌埠站接轨。1945年,日本投降后,水蚌铁路遭其破坏,次年由淮南铁路局就简修复,勉强通车。1947年夏天,水蚌铁路及蚌埠站整修工程全部竣工,运行情况才见好转。至1948年10月水家湖至合肥段铁路通车,标志着水合、水蚌、水田三线全部贯通,并与津浦线形成联运之势,极大地便利了省内南北的交通运输。”

1972年,对于刚工作不久的郭先生来说,真正感受到这条铁路线给蚌埠与省会城市合肥之间往来带来的便捷。除了要经常带着稿子到合肥去审以外,他作为帮助姜桥第五生产队发展的一员,常驻在姜桥。

在照片中,一所砖瓦房,遗世而独立地建在铁路边。“这可不是小房子!”看到我眼中的鄙夷,郭先生忙道,这所房子是当时的货房,比照片中看上去大很多。郭先生,就住在这个货房里。夏天,嫌房内太闷热,就沿着房边而卧。一觉睡醒,长长的火车就停在眼前。火车轰鸣而过,将村庄从睡梦中叫醒,又将它从喧嚣中送入沉睡的梦境。

在没有高速公路,运输落后的年代里,铁路线如同血管一样,将生产所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去,再把成品一批批送出来。“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便是那个岁月的真实写照。

在铁路边长大的峰哥,他喜欢在穿越铁路时沿着枕木走,看到有火车来了再赶紧下来。眼见火车轰隆轰隆地从身边开过,都会下意识地去数一数车厢。

“平整的铁轨似乎是用来走的。”每次一放学,铁轨上是学生们走路的背影。小小的身躯背着大大的书包,结伴走在铁轨上,一路嬉戏打闹,开心地回家。

“铁路边长大的农村孩子,童年简单而又无忧无虑。那时候好像什么都不怕。和火车赛跑,和汽笛声比嗓门,扒着火车就去了下一站。”每每遇到拉煤的火车,附近农村的调皮孩子会爬上去在煤堆里玩耍,黑了手脚和脸颊,但每次都是玩得不亦乐乎。

有时候,他们会站在不远处,看到在某一趟火车呼啸进站时,跑到田间和正在干活的父亲一起下工,因为这趟火车的到来,说明午饭时间到了。

几日前,记者正试图在铁路线边沿走一遭,被巡线的铁路民警叫到了一边。在表达了自己想感受下很多市民的儿童回忆时,民警勉强地让记者从兰凌路与解放路交叉口的道口进去,并在身后千叮咛万嘱咐地只允许在铁路线上走个十几米。

“你来得不是时候啊,要到4、5月份,沿线有成片成片的油菜花,那时候是一道道风景线。”听着民警的叙述,记者踩着枕木、沿着铁路线缓慢地走着,像攀爬岁月的篱笆墙那样一步步丈量着铁路线。

阳光下白白亮亮的铁路线,如一把利剑直指远方,仿佛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将发展的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

曾经繁华一时的铁路线如今掣肘着城市发展

转眼数十载,伴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环保、生态等需求的不断增强,原先不少位于郊区的道口已不知不觉到了“市中心”,一直盘踞在市区的水蚌线渐渐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在蚌埠老城区先后入驻了一批高质量居住项目,其良好的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口流入后,铁路扰民现象也逐渐凸显了出来。在区域经济和城市建设喜迎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形势下,水蚌线与市区多条主干道交会,东海大道、延安路、燕山路、宏业路等多条主干道被阻断,堵车、噪音、污染等弊病越来越多,开始影响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曾经风光无限的水蚌线,如今成了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车辆驶过兰凌路、黄山大道等道口,凡遇火车经过时,道路绝对会堵得水泄不通。兰凌路与解放路道口的值班员每次在火车经过要封锁道口时,都十分紧张,就怕在道杆放下的过程中,有行人、电动车、机动车抢跑,被困在铁路线上。

在他与记者交谈时,恰巧一辆火车缓缓驶来,来往的行人、车辆都在争分夺秒,想在道杆放下的瞬间钻过去。“这就是我最担心的,水蚌线两边都没有护栏,安全隐患依旧存在。道口还有人值守,但是水蚌线穿过的村庄、农田,经常会有人横跨。”

这个铁路啥时候迁?“‘出门跨铁路,过路等火车。火车一鸣笛,着急过不去。’上下班高峰期这里是必堵的,如果碰上给火车让道,上班一准迟到。”道口边一名跨坐在电动车上的年轻男子抱怨道,为了城市的交通,这段铁路早就该迁了。也就是一些老年人还很怀念。老人嘛,思想保守,跟不上时代发展。

如果说“堵车”带来的是交通不便,那噪音对居民,尤其是铁路线附近的居民,则是极大的困扰。“24小时不定时作业,火车运行带来的巨大颤动和噪音让很多居民长期睡眠不足,甚至有的人不堪其扰。”

仅仅在道口数次徘徊,仍然满足不了记者对这条铁路线的探究。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找到了蚌埠站线路大队大队长薛峰,让他带着记者再探水蚌线。

常年驻守水蚌线的薛队,面对水蚌线外迁这一问题,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然后道,水蚌线确实不适应城市的发展了,火车挡道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此外,没有护栏的保护,这条铁路线随时有着安全隐患。

穿过农村的铁路线,承载了很多农村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居住在这条铁轨两边的孩子们,面对长长铁轨的无限延伸,对他们都有着巨大无比的吸引力。孩子们喜欢聚集在铁轨边,看着火车渐近,再哄笑散开;或者在铁轨上放上一根大铁钉,经车轮碾轧后,变成了一把锋利的小刀片;或者拾起路边的小石子,在火车经过时扔向车窗,以唤起车厢内人们的注意……“即使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巡线,仍能劝下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村民、孩子。他们不明白,家就在铁轨对面,只要一跨腿就能到,为什么要绕那么远的路才能回家。只要民警稍微不留意,就有人蹿上铁路线。”薛峰说,每年都会在特殊时段或者农闲时节开展铁路沿线安全宣传教育。不过因为铁路旁没有防护,沿路沿线的村民安全意识差,每年都会发生好几起铁轨意外。且有在铁轨沿线种菜等现象,不但关乎铁路和人们的生命安全,也影响城市形象。

记者与他走在铁路线上,正好碰到一名中年男子想从铁轨上通过。薛峰急忙上前阻拦,男子却不以为然,“我几十年都这么走,从来没有出过事。”薛峰不动声色地说:“我们巡逻就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人命关天!”几番劝说下,男子才不情不愿地下了铁路线。

水蚌线面临着一个又一个难题,它必须外迁。如何留住曾经的辉煌,让水蚌线的生命再延长一点,让它的记忆再鲜活一些?多年以来,水蚌线外迁话题屡屡被人提出。

正华丽蝶变的铁路线交通提档升级未来焕然一新

作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蚌埠因铁路而兴。正在建设“两个中心”的蚌埠,铁路交通建设于城市发展的意义理解最为深刻。在历经十余年反复的方案比选论证报批后,去年11月1日水蚌线外迁项目正式开工了。

也许是机缘巧合,蚌埠发展的关键节点总是与铁路联系在一起,拥有其他地市无法企及的先天优势。水蚌线外迁项目自蚌埠东站东端引出,于胜利东路北侧设老山线路所,向南上跨胜利东路、东海大道,以隧道下穿老山,经李楼会让站后折向西,下穿京沪高铁、合蚌客专,上跨蚌官路后经新设田荣会让站,最后接入既有线路。项目主要包括路基、涵洞、隧道、立交、两座特大桥及两座会让站、蚌埠东站改建等工程。新建线路全长27.7km,项目总投资概算为14.58亿元。

外迁后的水蚌线将同步实施电气化改造提速扩能工程,将有效提高铁路通道运输能力,优化蚌埠市铁路货运布局,进一步巩固蚌埠市华东货运枢纽地位。不仅可以改善列车运行条件,提高铁路通过能力,同时还为城市发展创造了积极有利条件,符合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现实需要,届时涂山路和燕山路等多条断头路将实现贯通,东西向交通压力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水蚌线外迁后,将为城市发展腾出土地空间,加快蚌埠市民广场、奥体中心和湖上升明月等文化中心相互融合。铁路用地置换后剩余土地将带来一定效益,可促进既有铁路东西沿线附近土地价值的大幅度提升,带动蚌埠市社会经济发展。”专业人士强调。

对于新水蚌线正在进行建设时,铁路巡线人薛峰更是期待的。“以后铁路电气化,外迁后的水蚌线铁路两边都加有护栏,沿线村民的安全有了保障。巡线的工作也轻松了许多。”

外迁工程一锤定音。城市在变,铁路“老”去,不变的是对这座城市未来的期待。

“蚌埠的兴盛和沉寂与铁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多年以来,蚌埠人对铁路的感情很浓、期盼更甚。”在市民陈佳玉看来,水蚌线外迁开工建设,推动蚌埠加快迈进“轨道时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蚌埠一定会以“中心城市”的昂扬姿态,奏响新时代的新篇章。

“如果把这段铁路直接拆了有点可惜,最好能在铁路的原址上建起类似铁路公园的文化场地。不仅能为城市添绿,更是为城市保留记忆,丰富城市文化特色。”62岁的刘先生说,纽约有个著名的高线公园,是利用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而成,已经成了著名景点。厦门也将市区内废弃的一段鹰厦铁路改造成铁路文化公园。

“如今,很多年轻人拍摄婚纱照都会选择在铁路线上。”家住龙湖香都的高先生希望自家门口的生活越来越便利的同时,他表示,是否能保留一截铁轨,通过另外一种视角与改造,令其焕发出新的生机,重新发挥它新的作用,传承多年的城市铁路文化。

这个曾经伴随老蚌埠人成长的铁路线,或许是过往的一笔浓墨重彩,是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回忆,是一截枕木铁轨曾让时光驻足……在老百姓们心中仍然有着割舍不了的情。他们每个人更加期待地看到,改造完成后的水蚌线,既能体现它在新时代的功能定位,又能在未来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闻推荐

开年房价总体平稳

本报讯(记者何珂)2月2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