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资源创新资源 如何成为加快“两个中心”建设助推力
创新,一直是蚌埠最重要的基因、最鲜明的特征。
“建设‘两个中心’,蚌埠既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又有科教资源优势、创新资源优势。”在新年伊始召开的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汪莹纯把创新作为蚌埠建设“两个中心”的一张“王牌”,用来激励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奋力开创新时代美好蚌埠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蚌埠的创新具体有哪些优势?与其他中心城市相比,蚌埠的创新能力如何?怎么样才能让科教资源、创新资源真正成为加快蚌埠“两个中心”建设的助推力?大讨论活动的开展,让各行各业凝心聚力,纷纷把目光往思想再解放、标杆再拉高、压力再传导、工作再落实上聚焦,往创新实干、争先进位,加快建设“两个中心”上聚焦,创新发展再一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优势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创新看作蚌埠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的优势,创新也确实为蚌埠的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市发改委主任陶广生认为,蚌埠是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三大科教集聚地之一,科教创新能力突出。从科教资源来说,蚌埠高校和中职院校数量仅次于合肥、芜湖,列全省第3,毕业生数全省第4,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发达,具有财经、医学、农林等学科高等教育优势,完善的海、陆、空三军全面军事教育体系,以及与工业体系对应的职业教育体系。从创新资源来说,蚌埠每万人有效发明数列全省第4、皖北第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省第5位,综合创新能力皖北第1。
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创新资源,为蚌埠当前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硅基、生物基双轮驱动,着力打造“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中共蚌埠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主任许如宝认为,蚌埠虽然在创新上有很多亮点和优势,但对标合肥、芜湖等地,还有一定差距。以芜湖为例,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去年芜湖市新增高新企业130家,总数突破650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213个,总数达1207个。蚌埠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68家、居全省第5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芜湖市的41.2%。在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上,去年芜湖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31件,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一,蚌埠去年全市万人拥有发明专利虽然全省第4、皖北第1,但只有11件。在人才集聚上,芜湖市自2013年以来,全市新增引进培育高端人才11250人、培养培训各类人才15.3万人,柔性引进在芜服务院士33人,培养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95人。蚌埠市拥有高层次人才6000多名,拥有院士工作站1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35人。
跟好的比,向优的学。蚌埠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科技资源,但对标中心城市,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年,蚌埠市定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硅基、生物基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的目标,建设“两个中心”任重道远,唯有不断创新,方能持续进步。
关键词:转化
把科教资源、创新资源转化为科教优势、创新优势,从而推动创新发展,看似容易,实则不简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近年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虽有长足发展,但总体上缺乏对上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对下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导致许多有前途的科研成果无法被挖掘和发挥效益。”在今年省人代会期间,李云政等省人大代表就联名提出了《关于建立蚌埠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中心的议案》,建议在蚌埠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中心,形成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交易平台为载体、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从而提升蚌埠作为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安徽抢抓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
许如宝也建议,要继续不断完善国家专利技术(蚌埠)展示交易中心网络信息,从建设科技成果线下实体市场、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加大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努力打造环龙子湖创新走廊等多个方面入手,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陶广生则建议,要充分发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两大战略平台,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积极牵头整合沿淮各城市的创新资源,加快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同时,要搭建区域创新成果转化平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围绕蚌埠优势主导产业,与上海、北京、深圳、南京、合肥等地区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建立创新成果长期稳定转化机制。与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城市共建创新成果中试基地,将蚌埠创新主体的研发成果在区域进行中试、孵化,推进产业化发展。并完善区域创新合作体制机制,研究探索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企业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模式,推动重要实验室和重大试验设施共建共享。
关键词:服务
“企业有很多科研项目、创新产品,我们也了解到政府有一些支持企业研发的政策,但企业自己很难把握这些政策,不知道到底符合哪些,该申请哪些。”安徽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中建材安徽天柱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育发说,在企业日常研发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类似的问题。这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不熟悉政策,需要加强政策学习研究,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强主动服务的意识,积极与创新型企业进行对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创新型企业倾斜。同时,他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高校教师投入到创新创业之中,积极参与到企业工作中去。
同样作为企业家的李云政认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不畅,从技术供给侧来看,院所高校存在着“技术不会卖、技术不实用、技术不值钱”等问题;从技术需求侧来看,企业面临着“技术不好找、技术不会用、技术不敢用”的困惑。这需要打造和完善与产业相关的技术工程化和技术产业化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区建设,特别是公共创新资源的建设,使之真正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基地”、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
许如宝认为,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要有针对性、易操作性、战略性。财政、金融、人才、税收、土地等政策要公开透明、具有前瞻性,市委市政府每年要对创新创业政策进行梳理修改完善。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建议制定高层次人才储备金制度
陶广生则建议在人才方面,深化合芜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程、10条人才新政等政策,支持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全面推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新型学徒制,为中心城市建设吸引更多高端领军人才、高层次专业人才。
方雯等省人大代表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没有金融的支持,就相当于人体没有了血液。建议在科技孵化器及众创空间设立以政府引导资金为主的种子基金,在科技孵化器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设立天使基金,加大对孵化平台的税收奖返政策力度,以孵化平台及政府信誉,吸引产业基金快速支持平台孵化成功项目做强做大,大资本、大投入,打造新产业规模效应。
新闻推荐
国家税务总局蚌埠市税务局关于金税三期征管信息系统停机升级的公告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安徽省税务局将于2019年3月1日实现金税三期原国税、地税征管系统的合并运行,按照工作安...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