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耕地红线 建设生态国土 蚌埠市耕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蚌埠日报 2019-02-14 08:13 大字

“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作为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耕地保护只能进尺,不可退寸。

近年来,蚌埠市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严守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推进生态国土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度蚌埠市完成补充耕地任务15209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9.44万亩,均超过省下达任务数。预计耕地保有量超过377207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超过317887.38公顷。

扛起“首位责任”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落实

制度设计发出保护最强音。为认真贯彻落实严格保护耕地的各项政策,市政府印发《关于印发蚌埠市县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意见》,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印发《蚌埠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蚌埠市耕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办法》,将耕地保护纳入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并将耕地保护责任履行和审计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领导干部监察的重要参考依据。

创新“五项制度”,全力推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一是“报批经费承诺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申报使用,由辖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用地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承诺确保报批经费落实到位、用地批准后六个月内确保开工建设。二是“报批组卷限时制”。对报经市政府同意保障的项目,限定各辖区及有关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组卷上报。三是“工作进度通报制”。市国土局对组卷报批进度定期通报,发各县、区、管委会及相关单位,并抄报市领导。四是“困难问题预警制”。市国土局根据跟踪掌握的项目组卷进展情况,结合进度分析,对组卷报批中存在的报批费用压力大、社保手续办理慢等倾向性、普遍性问题进行预警,协调解决。五是“落实工作责任制”。对组卷报批计划执行工作中涉及的项目选址、征地准备金筹措、社保办理等环节落实具体牵头单位,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农转用计划及时执行到位。

坚持“三位一体”严格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

统一认识,合力推进。按照“依规划定、量质并重、布局稳定、协同开展”的原则,市国土局会同市农林委,组织规划、环保、交通、水利等部门在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变更调查数据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依据土壤质量年检报告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成果分析和研究,先后拟定了7个布局方案,召开征求意见会议4次,工作研究调度会议5次,最终形成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分解方案,报市里审定。

加强指导,强化监督。市国土局和市农林委抽调专业人员和相关技术服务单位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组,采取“三个一”的措施对各县区的工作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即一本手册指导工作,一张图标明举证图斑,一张目录指引举证。

数质并重,严格审核。在数量方面,通过对照卫星遥感影像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图上矢量核算,确保划定地块确为现状耕地;对划定耕地地块中的非耕地线性零星地物进行扣减,确保划定地块为纯耕地;原基本农田的调出地块抽样实地核查,确保调出地块符合规定。在质量方面,根据最新的耕地质量等级数据库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地块进行矢量检查,确保划定地块的耕地质量等级达到区域平均水平以上。在自检工作中,蚌埠市核查剔除不符合要求的耕地地块772.29公顷,数据库成果在全省第一批通过审核。

强化“四高”措施突出生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规格推动。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市政府专题会议审议通过《蚌埠市高标准农田建设(2016-2020年)实施方案》;成立了以王诚市长任组长的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市国土局、市发改、财政、农林、水利、环保六部门成立了蚌埠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全力推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建设。对2016-2020年蚌埠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省级补助资金1000元/亩基础上,市级财政补助200元/亩,与省级财政资金同步下达项目所在地县级财政,同时县级配套100元/亩;要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采取生态工程措施,建设生态高标准农田,市级将按照1300元/亩标准进行监管并组织竣工验收。

高要求推进。要求各县区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调度;强调超前谋划,提前安排施工项目,统一协调招投标;强化项目调度,一月一分析调度、督查通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分析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形势,协调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起点创新。市国土局与安徽财经大学合作,积极开展“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一块田改革新增耕地潜力”课题研究。探索在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增加生态工程内容,实现绿色发展;研究“一户一块田”改革,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方便了农民耕种,也为创新耕地占补平衡新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

运用“三个手段”严格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

坚持依法履行占补平衡义务,严格落实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在农转用报批时,要求落实具体补充耕地项目,没有落实补充耕地项目的,一律不予上报审批。

强化行政措施,加大开发复垦力度,统一建库管理。市政府根据各县、区耕地后备资源和省下达新增耕地任务情况,制订开发、复垦新增耕地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各县、区执行。年度经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确认的可用于占补平衡新增耕地指标,由市国土局统一纳入占补平衡新增耕地储备库,全市范围内统筹调剂使用。

使用经济手段,规范补充耕地管理,推动节约集约利用。通过提高占补平衡调剂指标价格,引导各类建设不占、少占耕地,尽量避免占用优质耕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蚌埠市连续三年对占补平衡指标调剂使用费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整,现执行标准为:水田130000元/亩、水浇地100000元/亩、旱地80000元/亩。凡调入使用占补平衡新增耕地指标的,未足额缴纳占补平衡新增耕地指标调剂使用费的,国土部门一律不予审核上报。

新闻推荐

新时代新担当 我为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献一计 向您约稿

2月11日,市委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活动,动员全市上下围绕“对标中心找差距、立足自身勇担当”展...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