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助力车有了“身份证” 上牌解禁是否意味着恣意生长的春天到了?

淮河晨刊 2019-01-29 10:38 大字

□本报记者陈瑶

共享单车铺天盖地地投放进入蚌埠市一年多以来,受到很多市民的青睐,共享经济对市民出行方式的改变有目共睹。但名字与之毫厘之差的共享电单车、共享助力车,虽然也顶着共享经济的光环出生,却像是“后妈”养的,刚出现发展势头就被劈头盖脸地泼了一盆冷水。共享电单车出世以来一直争议不断。

最近,在街头巷尾,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共享助力车上了绿色的牌照,曾一度被禁的共享助力车、共享电单车终于有了官方认可的“名分”,不再是“裸奔”了。

共享电单车曾遭“禁”

去年5月上旬,蓝白相间的共享电单车出现在了街头,虽然外观上和共享单车极为接近,但因为车速较快,所以行驶中的共享电单车格外醒目。因为2017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曾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此后,全国多个城市纷纷出台政策,限制共享电单车的发展。蚌埠市共享单车企业刚投放共享电单车没几天,监管部门就出于对交通、使用者安全等多重因素的考虑,给共享单车企业下发了通知,要求立刻将市场上使用的共享电单车召回,而当时,共享电单车连试运营期都没有过完,低调面世,匆匆收场。

不过,从去年7月1日起,“新国标”出台了,新标准坚持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属性,规定电动自行车须具有脚踏骑行能力、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整车质量(含电池)不超过55kg、电机功率不超过400W、蓄电池标称电压不超过48V,而且电动车购买之后需要到有关部门办理车号牌,不上牌是不允许上路的,私自上路将被处罚。

交通运输部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4141号提案答复的函》中也曾回应过,电踏车作为“人力+电助力”混合驱动的自行车,不同于一般的电动自行车,对于发展绿色交通具有积极作用。

于是,共享助力车,似乎成为电单车被限制后,共享企业退而求其次的发展思路。

几千辆共享助力车排队上牌

最近,在大街小巷,记者发现伴随着大量新款共享助力车的上市,是每辆车车头上安装的醒目的绿色车牌。

“我们有五千辆共享助力车正在陆续上牌中。”哈啰出行安徽区公关经理周健告诉记者,共享助力车也是在解决了自身很多问题之后,才被主管部门渐渐接受、认可,获得上牌的资格,终于不再“裸奔”。共享助力车不仅克服了共享单车骑行体验差的缺陷,有效弥补自行车上坡、逆风、载物时的负担感,而且与电瓶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是通过转把来调节动力大小,而是以传感器去感知骑行者踩脚踏的力度,根据人力的大小进行判断,进而理解骑行者的骑行意图,提供相应的动力支持。这样又对共享助力车的速度有了限制,保障了其安全指数。在诸多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后,共享助力车才迎来了“解禁”。

而另一家共享助力车企业街兔的相关负责人曹安王也表示,在蚌埠获准上市的1480辆共享助力车也在上牌的准备过程中。

主管部门:“解禁”后仍“禁、限、疏”相结合

被准许上牌,是否意味着解禁后,共享助力车要迎来可以恣意生长、发展的春天?

近日,记者在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采访中,对方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监管部门对共享电动车的方式由“禁”转变为“禁、限、疏”结合的综合管理措施。

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反复确认改良版的共享助力车无论在速度、自重、电池等多方面的标准都达到国标的要求后,考虑到市民出行的实际需求,城市发展规模、道路交通情况等综合因素,监管部门才审核批准两家共享助力车企业进驻蚌埠市,虽然目前共享助力车在有些城市的运营效果还不错,但考虑到城市管理、交通安全、车辆停放等因素,以及蚌埠市对待共享电单车的严谨态度,目前,虽然有两家共享助力车企业获准进入蚌埠,但是对共享助力车的投放量仍然严格控制,城管执法部门暂时不会完全放开市场准入、任由企业肆意扩张、投放,虽然解禁,但主管部门会以“禁、限、疏”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共享助力车企业进行运营。而且随着这类车辆上路数量的增多,从有效管理的角度考虑,给共享助力车、共享电单车上牌,对于市民、企业、监管部门都更有利。

新闻推荐

本想网上贷两万 却被骗走七千多 蚌埠市警方顺藤摸瓜破获跨省贷款诈骗案 犯罪嫌疑人拒捕过程中造成警方车辆损坏、六名民警受伤

本报记者陈昂通讯员张光辉日前,市公安局龙子湖分局根据本市一居民报警,顺藤摸瓜,经过三个月的连续作战,横...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