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苦旅 □顾庆悦
当老师,最重要的两件事:教学和教研。要想成为一名快乐的老师,优秀的老师,这两点缺一不可。
如果只教不研,就会贫乏而无所得;如果只研不教,就会空洞而无所得。只埋头搞教学的教师永远只能是一个“教书匠”,不立足课堂教学,空谈教研的人,永远只能是一个“理论家”或者“演说家”,绝不能成为一位教育家。教学和教研是密不可分的:教学引领教研,教研促进教学。
那么什么是教研呢?是不是只有多人参与的形式才叫教研呢?我们通常认为只有教研员组织开展的活动,或者教研组长,至少是备课组在一起开展的研讨才叫教研。其实,一个人也可以教研,写教案,写反思,写论文随笔都是教研。对教学内容独自的研读思考同样是教研。以近日参加龙子湖区组织的“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老师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两首古诗为例,谈一谈什么是一个人的教研。
先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其实像这样的情况不止这一首。那么,当我们拿到这首诗,就应该了解孩子们在小学学过了什么?接着要去思考,在自己的课堂里能教给学生什么?还要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到了高中如果考试考到这首诗会考些什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能只局限于眼前,只局限于自己的课堂。要做到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初中为高中打好底子。不然就会出现初中教的和小学一样,教等于没教,到了高中要进行诗歌的赏析和深层的解读,学生一无所知,教等于白教。像这样的思考就是教研。
还有就是《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许多版本对这两句解释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并强调这句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是“通感”。诗歌通感艺术的运用,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荷马,中国出现通感一词,最早是在对唐诗的创作特征分析时出现的,“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前者是诗的作法,后者是诗的体裁。所以杜甫在写诗的时候应该不知道“通感”这个词。那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到底应该怎么翻译呢?司马光在评析这句时这样说过: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所以流泪,惊心的应该是看到花开和听到鸟鸣的人。像这样的“寻找,求证”也是教研。
在我校开展的“一人一课”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美术组的方荣老师精彩的教学惊艳了每一位听课教师,大家都惊讶方荣老师短短的时间里“脱胎换骨”。这是开学至今,我第三次听方荣老师的课,评课时,从美术组的庞老师那儿得知,为了今天的展示,方荣老师对这节课整整进行了14次“磨课”,教案一遍一遍的修改,课件一次一次的调整,教学语言一句一句的斟酌……汗水的淋漓,才有了今天的掌声。像这样的对一节课进行“精雕细琢”,同样是教研。
当然,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对文本独到的见解,也是教研。这是“一个人的教研”,虽然是孤独,是痛苦的,也是充实的,但只要坚持,就能“化蛹成蝶”。手机要充电,汽车要加油,这个常识大家都知道。教师开展教研就是给自己充电加油。教师要想找到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就要去“穷则思变”,在思考的过程中,让自己的知识更丰富,让自己的教学更精彩,让自己的生命更丰盈。
套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给自己对教研的理解,起个名字:教研苦旅。在教研的这条路上,我愿意做一个苦行僧。
作者系蚌埠市新城实验学校滨湖校区小学部负责人
新闻推荐
“二宝”血小板低 一查竟是罕见病 高额医疗费无力承担 父母求助救娃
小珺杨很坚强,用笑容面对一切。(刘杰供图)爱心筹二维码本报记者陈昂刘杰、杨文洁...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