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迹文脉活起来

蚌埠日报 2018-12-12 10:37 大字

涂山郁郁,松隐宫观几朝暮;淮水汤汤,波映禹墟数千年。

涂山之麓、天河之滨,是淮夷的重要一支涂山氏国所在地。这里曾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万国景仰的圣地、文化汇集的枢纽、夷夏结盟的誓约地、大禹治水的指挥所。大禹在此娶妻生子、建功立业,大会诸侯、昭告水土平成。一千多年后,周穆王也在此效仿大禹,在平定淮夷之际举行了一场大型会盟,展周天子之威仪。

考古发现,典籍中记载淮河流域的涂山氏国并非空穴来风。涂山南部自北向南至马城,依次分布着距今七千年的双墩文化、距今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距今四千年的龙山文化直至春秋汉晋的文化遗存,谱系完整、传承有序。特别是龙山时期巨大古城城址的发现,不仅与典籍记载的涂山氏国地望相符,年代也与大禹会诸侯历史事件契合。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在禹会村遗址的五次考古发掘,发现大型祭祀性遗迹;出土的多种材质的陶器,分别具有苏鲁豫鄂等地的早期文化特征,是集中、汇聚周围文化、从而形成一个区域性核心的证据。在2013年12月举行的“禹会村遗址与淮河流域文明研讨会”上,专家确认,涂山一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禹会村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了“禹会诸侯”的真实性。在大禹时代,涂山氏国一度是华夏文明的中心。

大禹与涂山氏国联姻结盟,不仅成功完成平成水土的壮举,也壮大了以大禹为核心的夏后氏族群的实力,催育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诞生。涂山氏女孕育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国之君——夏朝的首位君主启。“夏之兴也以涂山”,淮夷古国成就了大禹的功业。

以“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以身为度、以声为律的律己精神,严明法度、公正执法的法治精神,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团结精神”为标志的大禹精神,是大禹文化的核心。千百年来,禹风厚德已孕沙成珠,融入了蚌埠城市精神。

淮河自西南进入蚌埠市境,绕过大洪山后向东北流转,至马城、禹墟后蜿蜒北上,流经曹州湾的平静滩涂,进入荆涂夹峙的淮河第二峡荆山峡,会涡水后,迤逦东去。

马城镇大洪山是市区西南一片丘陵,淮河、天河襟带左右。起伏的山峦中有黄柏郢、马房郢等古村古寨,颇具沿淮山居圩寨特色。马城镇以“依山、沿河、滨湖”为空间布局,定位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服务业和生活配套服务业,与天河科技园互补发展。

上海复旦建筑规划设计院近日完成的涂山、天河、黑虎山——蚌埠闸三个景区规划,展示了以东海大道为轴、天河景区与涂山、黑虎山——蚌埠闸景区为两翼的最新规划。面积近40平方公里的天河景区不仅有面积超过龙子湖3倍的广阔水面,还有湿地滩涂、古村名镇等自然和文化资源。天河两岸及荆山峡前的曹州湾,浅滩处处,鸥翔鳞集,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禹会、冯嘴子、花郢、马城,古村古镇,传承千年。“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宋代大诗人苏轼吟咏的禹墟,承载了“禹会诸侯”一段历史传奇。集遗址展示、保护、科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禹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即将启动。

面积十多平方公里的涂山景区,连绵数条山脊,以“涂”为名,传承了淮夷的基因。“有径直通霄汉外、登临无不是仙踪”。山顶有传为汉代始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宫,汉代的银杏老树、宋代的苏轼诗碑、明代的香火寮、清代的摩崖石刻,以及启母石、卧仙石、圣泉灵泉等名胜,构成了涂山自然与人文景观。涂山周边自古遍种石榴,“泉水细润玻璃碧、榴子新被玛瑙红”。涂山石榴口味独特,尤以玉石籽品种著名,为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围绕石榴栽培、赏花、品果等,艺人骚客创作歌、戏、诗、文、联等多种类型的文艺作品,形成了既具涂山地域风格,又蕴含丰富民族特色的石榴文化,与传衍数百年的花鼓灯一起,构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涂山山脉向东延伸多座山峰,最东处的黑虎山与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淮河蚌埠闸水利风景区相连。1958年始建的蚌埠闸是淮河上历史最悠久、流量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现由28孔老节制闸、12孔新节制闸、水力发电站、分洪道和新老船闸五部分组成,具有防洪、蓄水灌溉、航运、发电、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益。1962年闸上公路桥通车,这是蚌埠地区第一座跨淮桥梁,极大地改善了通行条件。闸北滩涂经过整修后,建成了黑牛嘴水生态园,内有莲塘、芦荡、桃林、水榭。站在观景台上,可西望荆涂青山连绵,东眺市区高楼林立。

横贯市区的东海大道不仅是一条交通主干道,也是一条景观大道,自东向西,把蚌埠市的白石山、龙子湖、张公山、花博园、天河、涂山等风景名胜串联起来。

从朝阳路西望,湖映塔影,水接秀峰。四十五年前始建的张公山公园经过多次扩建升级,如今已是国家4A级景区。增建的南门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19.8米高的“珠蚌迎宾”造型的不锈钢雕塑,如今已是蚌埠市的地标之一。巨大的扇面包裹着衣袂飘飘、高举珍珠的玉女。公园内,除了标志性的35米高的望淮塔外,还有园中园、半山茶社、水榭长亭、姊妹桥和张公岛廉洁文化主题园等景点和服务设施。位于张公湖中心位置廉洁文化主题园,设置了大禹听五音治国、三过家门而不入、朱元璋造字倡廉等勤政廉洁景观,倡廉树廉,弘扬“禹风厚德”城市精神。公园环山道路和张公岛环岛道路已成为周边居民的健身步道。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不断向西延伸的涂山路,曾经串联起城市西部工业区一座座工厂企业,木材公司、酒精厂、酒厂、粮食二库、火柴厂、手表厂、针织厂、纺织厂、染织厂等等,随着城市的扩展、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条路上的绝大多数企业已退市进园或悄然隐去,化身为一片片新建住宅小区。

位于禹会区政府大楼西侧的蚌埠米厂,将从工厂粮库变身为文化艺术区,原有的库房将改造成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剧场、演讲厅等政务、文化服务机构,构建生态人文社区,为市民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同时,打通席家沟沿线绿色空间,建设张公山北公园。

公园总体景观架构为一环线八分区,拟新建及景观提升设计面积约14.9万平方米,主要营造滨水文化、铁路文化及席家沟独有的场地历史文化。设计为贯穿全园的环河跑步道、南北两端入口区等。通过保留现状铁轨连接多个生态地块,打造四大特色生态绿地、文化休闲景观带,将铁路文化与休闲公园完美融合。规划拟建一地下人行通道穿越涂山路,建成后,南北两公园将得到有机整合贯通,成为禹会区乃至蚌埠市集文化体验、科技展示、健身康体为一体的景观靓丽、最具活力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在华光大道老柴油机厂生产区,还将建设蚌柴文化创意园,改造利用老工业基地的厂房建筑,传承工业精神,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见证蚌埠发展。禹会区委、区政府抓住城市空间转型中宝贵的机会,将疏解腾退的消极空间通过整合、梳理,建成绿色开放空间和文化空间,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将老城活化,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城市向西生活向上。涂山路会入东海大道后,向西延伸着城区发展的主轴。北师大附属学校、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禹会区全民健身中心、蚌埠市民政园等教育、医疗、健养资源日益向西集聚。未来数年,城市西部将会以丰富的山水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历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热土。

新闻推荐

汇名堂中医馆首届膏方节盛大开幕 名老中医现场义诊

12月9日,蚌埠市汇名堂中医馆首届膏方节盛大开幕,名老中医现场坐诊,为市民进行免费义诊,向市民普及膏方知识,为有需要...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