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患风湿廿年 好儿媳践行孝心 记陶山家园居民邓利利
本报记者 陈春怡 文/图
图为邓利利在为婆婆胡兰英梳头。
“我的这个儿媳比儿子都孝顺!老伴过世早,儿子跑铁路经常不在家,我身体不好,全靠儿媳照顾着,可把孩子苦坏了。”说到儿媳邓利利,79岁的胡兰英激动不已,连声音都哽咽了。多年来,陶山家园居民邓利利无怨无悔地照顾身患重病的公婆,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久病床前有孝媳”。
为了照顾公婆她辞去工作
1997年,邓利利新婚不久,便将公婆从乡下接过来同住。公公李庆虎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婆婆胡兰英受风湿病困扰多年,邓利利说,与其担心两位老人在老家无人照料,不如接过来亲自照顾,图个安心踏实。
从年轻的时候起,公婆身体状况就一直不好,尤其是公公,三天两头住院,几乎无法自理。为了腾出更多精力,邓利利把还不到两岁的儿子送去了托儿所,辞职回家专心照顾老人。1999年3月起,公公心脏病病情加重,做了支架植入手术疗效却不明显,一年到头,光住院就要小半年。邓利利衣不解带悉心照料,端屎端尿从不抱怨。
公公因脑梗后遗症导致不能行走,冬天对他来说特别难熬。由于长期坐轮椅,下肢萎缩血液循环不畅,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冒,为了增加老人的抵抗力,每天临睡觉前,邓利利总会备上一盆热水给公公泡脚。1999年12月的一天,公公半夜心脏病突发,用药也无法控制,整个人痛得缩成一团,邓利利叫来120救护车将他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了三天三夜才脱离危险。由于丈夫不在家,邓利利一个人忙前忙后,不仅要在医院看护病患,还要抽空回家为行动不便的婆婆做饭、接送孩子上下学。半个月内,邓利利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困极了就趴在病床上打个盹,整个人迅速消瘦下去。但每当丈夫打来电话,她总是报喜不报忧,只字不提自己的辛苦,对丈夫说:“家里有我一个人就够了,你在外面安心工作。”
10年前,公公李庆虎过世。临终前,这位八旬老人拉着儿子、儿媳妇的手不愿松开,对儿子千叮万嘱:“这个家能有她是一种福气,你一定要好好待人家,好好过日子。”邓利利则含泪许诺:“爸,你放心,我会把妈照顾好,照顾好这个家。”
“只要人在,就是福气”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次意外事故,婆婆胡兰英患上了丙肝,这对于本就饱受风湿病魔摧残的老人来说,几乎是雪上加霜。
丙肝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老伴的去世再次加重了病情。邓利利咬咬牙,将孩子送回娘家,每天陪着婆婆聊天,为其清洁梳理,丝毫不顾虑自己的身体。为了防止肝炎转为其它疾病,她定期陪婆婆到医院检查,督促婆婆按时吃药,用满满的善意和关怀让老人感受到温暖,慢慢让老人淡忘伤痛。
风湿发作的时候,胡兰英连床都下不了。夏天,邓利利用湿毛巾不停地给婆婆擦拭身子;冬天,她就拿出家里最厚的棉被给婆婆铺盖。遇到阴天,胡兰英的关节剧烈疼痛。“常常痛得大声喊叫,周围的邻居也能听到。”邓利利说,其实自己没有看上去那么坚强,看着在床上痛得满头汗的婆婆,自己却无能为力,那种无力感每每让她的双眼涌出泪水,却只能在心中默默给自己打气,“我不能倒下,这个家上有老下有小,哪一样都离不开我!”
在邓利利的努力下,两年后,胡兰英的丙肝病情逐渐稳定下来,连风湿都好了很多,能够扶着墙走上几步。此时,老人却不愿意再拖累儿媳,执意要回凤阳农村老家生活。邓利利和丈夫拗不过老人,只好把乡下的房子装修整理了一番,添置了些日常用品,将老人送回了老家。
然而,婆媳多年的相处早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用邓利利自己的话说,突然清闲下来,觉得哪儿都别扭。实际上,公公去世后,闲不住的邓利利在钓鱼台社区找了份工作。几乎每天下班后,她都会赶到凤阳看望婆婆,给老人做饭喂药、洗衣打扫,天不亮再驱车赶回社区上班。儿媳担心婆婆,老人也心疼孩子。本想给儿媳减轻负担的胡兰英看见她这般辛苦,只得又搬回蚌埠,偶尔回老家住上几天。
“孝敬父母本是子女的责任,谁都有子女,父母就是子女的榜样,你伺候老人,孩子看到也会学习。”邓利利说:“只要人在,就是福气。苦点累点无所谓,能做到的,都尽量做好。”
新闻推荐
作者简介王青,安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蚌埠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源于热爱,多年来与文字痴缠不休,期望写出一个人对生活诚...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