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浅情深 时短意长 □李卓奇

淮河晨刊 2018-10-22 16:56 大字

回到阔别十五年的淮委西巷,在巷口就遇到一位热情的老邻居打招呼,一边握着手,一边打量着一眼就能看到底的巷子,正在热火朝天的改造。

我迫不及待地先到社区转了转,看到社区道路虽然在整修,但房屋还是那样整洁醒目,尤其鲜红的中国结下“中国社区”几个白底红字,还有“延安路社区欢迎您”的字样,加上色彩艳丽的瓷砖墙的烘托,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

我曾到社区办过孩子的准生证,和蚌埠日报社的小记者团来搞过活动,卖房子来确定房子所在的街道房号等,都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留下的是深刻的好印象。

转出社区,没几步就看到延安里小学的校门和门头校名,想起打小就随母亲到学校找住在学校的九中王登山老师,为父亲申诉和大妹妹高考帮助复习出主意。后来在师范工作后,多次带师范生来见习实习,听课检查实习情况,记忆犹新的是个子高高,普通话标准,对实习工作安排的一丝不苟,认真有序的钟校长,之后才知道是我在市红代会宣传队的同学钟义新的姐姐。

小巷里好几个餐饮小店门前依然摆着桌子,许多人照旧在露天吃得津津有味,这里原来有二马路功德林关门后,在这开回民包子面条铺,这些餐饮店主要为上学的小学生和家长开起来的。还有许多小旅社,我想主要为对面东安大市场进货的来自皖北的小贩子准备的,这儿离火车站不远。打听了一下,自己在九中的一位同学和市红代会宣传队的同学就在这儿开小旅社。

儿子百日我们搬到光明花园,但打针依然还在这巷子南头的防疫站,所以还是回来过几次的。那儿变化比较大的就是有了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站。

再往前看到我们住了六年,在巷子最南头入口的那幢楼,感到很是熟悉又陌生,仔细看墙上才刷上黄颜色的外墙涂料,仿佛穿上新装,记得我们结婚办喜事时,同事们感到房间里面装修的很好,但是楼道和外墙太陈旧,他们花了一天的时间,把楼道内和经过的楼道外都用白色涂料刷了一遍,使之焕然一新,终于使内外统一了起来。

几位邻居老者有坐有站的还在巷口,似乎在等着我。看到我来,知道来意似的,异口同声地抢着说:这个巷子原来的名字叫天锡里,不是现在的名字淮委西巷。

我接着询问他们,我原来住的这个楼是不是老王书店的位置,他说是!而另一位更老的老者说在路对面!我说:路对面是露天和平电影院,他们这才都说老王书店是从那搬过来的!

我告诉他们小时候经常在老王书店借书看,还写过一篇文章在淮河晨刊发表过。他们说老王已经死了。我说这肯定,那时我们去借书看,老王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人了,文革中还受过冲击和查抄,现在应当近百岁了!一位老太太插话问我多大,我说六十四岁,她跟那些老头说不像。

是啊!时光过得真快,我还像小时候,走在天锡里高高的青砖房高高的墙之间,还记得黑漆铁皮带门环的双开大门,在那很少见阳光的阴森里,浑身冷飕飕地起了鸡皮疙瘩,总感到巷子那么长,走也走不到尽头。现在看到巷子一眼就能看到底,那么浅,但情却那么的长,在延安路社区的建设下,越来越整洁漂亮,心里不由得泛起一种甜丝丝的味道。住在这的时间短但感在自己人生的意义上是那么的长,是因为社会发展了,我们成长了。

新闻推荐

难忘的小事 蚌山小学 四(6)班 胡宇哲

我们的学校有宽阔旳风雨操场,有美丽的小花园,还有我最喜欢去的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在教学楼的第七层,虽然不是很大,但是环境幽...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