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求学路: 心怀梦想 逐梦全球

蚌埠日报 2018-09-18 12:15 大字

“今年年初,一个冒着严寒上学,头发、眉毛和眼睫毛都结满冰花的云南男孩让人为之心疼。”施小泉是天长人,目前任职九三学社蚌埠市委地矿基层委副主委。提起这个“冰花少年”,她由此想到了40年前自己童年时的求学经历。

施小泉的父母都是教师,打小的耳濡目染让她对知识有着特别的渴求。“除了看书,也没有其他获取知识的途径。那时候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那时的书店和现在根本没法比,就一截书柜摆上百十来本书。遇到想看的书,便经常去蹭书,但去的次数多了,书店工作人员也认得自己了,总翻书却不买也会不好意思。”说起看书的糗事,施小泉不自禁地乐了起来。

“这蹭书的经历还没我先生求学之路艰苦。”施小泉的先生生活在淮北农村,当时物资极度匮乏。“那时候他家里比较困难,冬天没有棉被,小孩子们晚上就睡在稻草堆里,父母也特别忙,往往顾不上照顾每一个孩子,哪一天哪个孩子没回家睡觉父母可能都不会发现;家里也没有钟表,时间只能靠估摸着,有太阳会好估一点,阴天下雨到学校有时会太早有时会迟到;下雪了,他不舍得自己的布鞋被雪水浸湿,就光着脚从学校跑回家……”每每丈夫提及童年的生活,施小泉都会感慨一番。

施小泉告诉记者,90后的女儿赶上了好时代,没有经历过她父亲那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苦童年,也不会有像自己蹭书的窘迫感受,她从小性格活泼开朗,上了大学后更是如鱼得水,大二参加暑期项目到美国学习了6周,大三去香港交换了一个学期,外向的性格和流利的英语让她交到了许多世界各地的朋友。

“今年8月女儿去了瑞典留学,我问她即将远赴异国他乡,在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同时有没有一点焦虑?”施小泉说,当这个问题一抛出,女儿就笑着反问自己为什么焦虑,因为她觉得虽然人还没到欧洲,但已经有许多好朋友在那边等着她了。“女儿说的并不夸张,在她的朋友圈里,丹麦有彻夜长谈的香港室友,西班牙有一见如故的华裔闺蜜;德国、荷兰有留学的大学同班同学,瑞典学校里有一起成功申研的战友和热心的学长学姐,她们的交际圈一再扩大,这在我们那时候根本不敢想象的。”

“女儿说起自己的梦想总是神采飞扬,她学的是自己喜欢的可持续能源专业,她早早为自己做好了规划:两年走遍欧洲,再用几年走遍世界,最后学成回国工作创业……”每次和女儿交流,看看她在世界地图前胳膊一撸说要追梦全球,施小泉不禁感慨万千,她们这一代这么的幸运,这要感谢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让我们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让每一个有梦的人能够大胆地去追梦,梦想也在追逐的过程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闻推荐

清华园3号营业用房及胜利中路21号综合楼5层5-11轴竞价招租公告

安徽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蚌埠管理处、安徽省蚌埠无线电监测站委托,蚌埠市产权交易中心以竞价的方式公开招租如下房...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