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刻钢板 □黄占松
1982年8月,我师范毕业去省农业干部学校附中报到,领了教材、备课本和钢笔、墨水,还领到一块钢板。我好奇地问老教师:“这是干什么用的?”他们听了直笑:“这是刻试卷用的钢板。”
原来印试卷,需要教师把试题刻写在蜡纸上,把钢板垫在蜡纸下面刻写,才能使蜡纸不被笔尖戳烂。刻钢板对写字的力度要求比较高:如果用力太轻,印出来的文字或图形就会模模糊糊;如果用力太重,蜡纸就会被扎出洞,这张蜡纸就报废了。对刻字的笔画也有讲究:刻出的字必须横平竖直,当遇到“撇”、“捺”之类的斜笔画时刻写的难度更大,所以那时候能刻出一手好的钢板字是非常让人羡慕的,吴老师和余校长就是我们学校两位刻钢板的佼佼者。
吴老师,最初在学校的文印室工作,他每天的任务就是把老师交来的材料刻成蜡纸然后油印出来。吴老师工作认真,钢板字刻得工整大气,老师们只要告诉他哪天来取,到时就一定能拿到印刷精美的试卷。吴老师后来通过自学获得了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走上教师岗位,并成了一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余校长,负责全校的日常管理工作,还带着高三数学。但当文印室刻钢板忙不过来时,他总是主动帮忙,他常常把试卷带回家刻。余校长字刻的小巧俊秀,一丝不苟。他的字让师生们仰慕,他乐于助人的精神更让师生们感动。
刻钢板是个苦差事。夏天,高温难耐,汗水浸泡了整张蜡纸。冬天,滴水成冰,手碰到冰凉的钢板更让人感到刺骨的寒冷。那时候,我们老师对于钢板真的是又恨又舍不得呀。
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条件好了,购买了打字机、誊影机。老师们把设计好的试题交给打字员,过几天标准的印刷体试卷就会送到老师面前。虽然打字员比较辛苦,但是老师们至少不用刻钢板了。
进入了新世纪,党和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我也考入了经济开发区的慕远学校。这里老师印刷试卷更简单了。一张样卷放进一体机,几分钟三四百份试卷就印出来了。省时省力,试卷印刷的质量又好。
一块小小的钢板,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当年刻钢板的经历也成为我三十多年教学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
作者单位:蚌埠慕远学校
新闻推荐
读者朋友:团圆,是天下最美好的事。相信很多人手里都珍藏着一张团圆照,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本报精心策划,邀您制作一份送给家人...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