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涵养文明才是文明创建的归宿

淮河晨刊 2018-08-01 12:00 大字

“文明创建让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我们付出的没有得到的多,所以我们简单地付出,何乐而不为呢?”7月26日上午10:30,在宿迁市黄河路与洪泽湖路交叉路口,宿迁市民陈马告诉记者。

“我错了,我认罚,刚才我闯了红灯,我是来交罚款的。”当天上午11:05,在距离黄河路与洪泽湖路交叉路口20米左右的青年岗亭,宿迁市民唐翠荣主动找交警接受闯红灯带来的处罚。

“文明是可以传染的,我们做志愿服务,就是要以心比心、以事感人、以人带人,通过自己的参与,把幸福指数传播给社会上每一个人。”7月26日22:30,在宿迁市黄河二桥边的爱心港湾口,黄河志愿救援队队长王爱东向记者谈自己做志愿服务的感受。

陈马、唐翠荣、王爱东,他们都是宿迁普通市民,是文明创建的参与者、享受者、监督者,既用自己的言行来践行宿迁文明20条,又时时刻刻接受“宿迁密码”的约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没有大话空话套话,讲的都是心里话实诚话,他们接受和拥护文明创建,在为创建点赞中播种着文明风尚的种子。7月26日至27日,记者走上宿迁街头,走进城市公厕,过背街小巷,公园游园,体验着文明创建,感受着文明风尚,行走中也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但那确实很少很少,感到那是瑕不掩瑜,宿迁市的文明创建是植入人心、进入肌理了。

来宿迁市之前,蚌埠市文明办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宿迁市在交通秩序整治、经营秩序规范、公厕管理、志愿者服务方面较有特色,措施也有针对性;在宿迁市交警支队采访时,记者感到该市“一街三方”联合整治、交通秩序整治便衣行动等做法,对整治交通秩序回潮现象比较管用,对建立文明创建长效机制起到了固化作用。尤其是宿迁文明20条,既渗入城市肌理、家喻户晓,又独具特色、堪比密码。

众所周知,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不是意味着文明创建可以松一松、歇一歇,可以喘口气了。反之,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每一位市民都是文明创建的行动者和守护者,每天都要问问自己:今天我文明了吗?而且,都要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处着手,从日常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文明才能成为一种涵养,固化为一种习惯。

新闻推荐

蚌埠市建筑装饰协会第二团队慰问空军驻蚌某部

值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为表达对军队建设的支持和对部队官兵的关怀,7月30日,蚌埠市建筑装饰协会第二团队的全体成员走进军营,...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